第一卷 王朝初创  第二十九章 赵普拜相

章节字数:3511  更新时间:14-10-24 23:18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该走的走了,能用的人先用着看,是一些人该出头的时候了,第一个被皇帝相中的是自己先前的掌书记赵普。

    赵普原本是幽州蓟县人,从大的区域来说,他与祖籍涿州的赵匡胤还是河北老乡。比赵匡胤庆幸的是,赵普可是土生土长的幽州人,梁龙德二年(922年)赵普出生。

    不幸的是他一出生就要面临这个人吃人的社会,梁、晋争霸持续高温,从河南到河北、再至山西到处都是战场。作为战略要地,幽州的争夺更为激烈,在赵普出生的前几年,作为“独立王国”幽州为李存勖所得。

    但是,和平并没有如期而至,幽州依旧是契丹人经常光顾的地方,他们几乎踩好了这个点,自定、易而入,杀完抢完后从幽州方向撤回草原。

    谁又能想到,幽州百姓的苦难才刚刚开始,晋天福元年(936年),这是幽州百姓最为苦难的一年,所有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

    后晋石敬瑭为个人前途,将连同幽州在内的十六州拱手让与契丹,从此以后,什么万里长城,对契丹来说那都不是个事。

    与其他幽州百姓相比,赵普再次被幸运之神眷顾,在契丹大军到来之前,他已随父亲远离了这个是非之地。然后他们辗转于各地,长安、渭州、滁州、宋州都留下了赵氏父子的足迹。

    在那个乱世里,要是没有一身武艺或是别的特长,真的是不好混,对于这一点,赵普深有体会。还好他有别的特长,经过长时间的如虞我诈,对于为官之道别有一番心得,先后为多位节度使出谋划策。

    凡是他服务过的节度使,对他的评价都是出奇得好,永兴军节度使刘词在临终前还不忘向朝廷举荐赵普,这是赵普人生中第一位贵人。

    可惜这位贵人走的太匆忙了,紧接着他又遇到了第二位贵人,时任匡国节度使的赵匡胤聘任了赵普。在这段时间里赵普政绩平平,他将主要的精力用在了拉关系上,在赵普离开匡国军时,赵弘殷两口子对赵普是赞不绝口。

    有了之前打下的基础,数年之后,已是宋州节度使赵匡胤再次聘用赵普,一场阴谋也就此开始。

    作为杰出的阴谋家,陈桥之变赵普居功至伟,所有的一切都像排练好的一样,亲信们各就各位,一同演出了最为经典的登基仪式。

    建隆元年,李筠事发,赵匡胤曾御驾亲征,手无缚鸡之力的赵普请求随军出征,结果皇帝没有同意,这也能够理解,书生意气,帮不了忙只会添乱。就这样赵普没能参加大宋建国的第一场战役,说来确实有些可惜。

    可皇帝始终没有忘记赵普,在大军归来论功行赏时,赵普凭着自己对皇帝的忠诚官拜枢密使,真是羡煞旁人。

    乾德二年正月,前朝旧臣宰相范质等三人请求致仕,临走前强烈举荐赵普为相。马上赵匡胤任命赵普为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三司使李崇矩为枢密使。

    赵普由枢密使升任宰相后,理因由枢密副使出任枢密使,可是枢密副使李处耘仗着赵匡胤的信任居然对赵匡胤的大哥慕容延钊不敬,两人开始相互攻讦,奏章像雪花一样飘到赵匡胤的桌子上。在这件事上,赵匡胤的处理方法很简单,简单到一刀切,赵匡胤免去了李处耘的枢密副使将其贬到了外地,李处耘吓坏了,冤枉也不敢喊,乖乖的去了外地,最后郁郁而终。

    李将军是第一个被处理的开国功臣,处理方法比较人道,那就是永远闲置,从而被彻底的遗忘。等到这兄弟死后,赵匡胤感觉很对不起他,不能再冷落李家的人了,特意让弟弟赵光义娶了李处耘的女儿,也算是对这位开国功臣的补偿。

    赵匡胤对藩镇们的处理方法,跟他打仗的章法全然一样,选一些之前跟自己有过节的或是犯了小错误先处理。这些人与自己关系不好,处理了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自己心里上也不会过意不去。

    至于关系好的,大家喝个散伙酒,在饭桌上好聚好散,虽说以后不能在一起工作了,但结成儿女亲家还是完全可以的,就是让自己给别人当女婿也未尝不可。当然,还有一些由于形势所迫,他暂时不敢动。这种处理方法只治标不治本,丝毫不能解决问题,正当赵皇帝发愁的时候,有一个人替皇帝想好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就是赵普。

    即有大臣的推举,又有皇帝力挺,加之办事能力超强,赵普拜相只是时间问题。可是,就在拜相的当日出了严重的程序问题。按照当时的规定,新任宰相的任命书由翰林学士起草,光起草是不行的,还需现任宰相署名才能生效。

    不知是范质忘记了这茬,还是有意考验赵普,三个宰相集体辞职,没人能给他签字确认。这可急坏了赵普,眼看就要上位了,只差这一步,可任命书就是下不来。

    赵普火急火燎的跑去找赵匡胤,在赵匡胤看来,没有宰相署名,皇帝签了不也一样嘛,反正就是个形式而已。就在赵匡胤拿起笔的那一刻,赵普赶快拦下赵匡胤,这些都是皇帝的分内事,哪敢劳烦皇帝大驾,别看赵普书读的不多,这点常识他还是清楚的。

    皇帝也没了主意,马上找来翰林学士窦仪和陶谷咨询解决办法,宋随唐制,陶谷援引唐末故事,在没有宰相的情况下,各部长官仆射(闲职)的署名同样有效;窦仪持不同观点,大宋真的没有宰相了吗?还有,好多节度使都是带同平章事的,那他们能签吗?他们只是挂名的,根本无权签署,能签的只有一个人,开封府尹兼同平章事赵光义。

    就这样,赵普的任命书上签上了赵光义的名字,他本该感激赵光义的,要是没有那一笔好字,他是无论如何也坐不了宰相的,可事实恰恰相反,他处处提防着赵光义。

    赵普凭借拥立之功,短短四年之间从一个节度使掌书记做到了宰相,当然,在这段时间里,他只规划一件事。

    接下来,他为赵匡胤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用温水煮青蛙加釜底抽薪的方法彻底解决节度使问题。总体方案是赵普亲自规划的,分三步实施。最新的更戍法收各地精锐入禁军,削弱节镇和地方的兵权,以达到强干弱枝的效果。这只是赵普计划的第一步;接着,他又一步步的恢复了从唐中期以后被破坏的各地的官府衙门,在县一级设置了县尉,顶替镇将彻底掌控地方的治安。

    赶走了节度使的亲信,他又安插上皇帝的人,在州一级设置了通判,最初这一职位的权利很大,军政民政都可以过问,加之他们是皇帝直接派遣到地方的,简直就是中央到地方视察工作的钦差大臣,根本不把一把手知州放在眼里。最后一点就是命文人知州事,就这样,赵匡胤用赵普的计谋,在管理上自下而上来了一次大换血。节度使在各地已毫无发言权,赵普的第二步完成。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赵普这个新宰相会怎么烧他的三把火?他盯上了节度使手中的财权,要用最后一板斧砍掉他们的财路,这一把火把节度使烧了个精光。自唐末到宋初,节度使辖区的税收和榷场贸易所得都是节度使的,哪天心情好了就给朝廷上点贡,心情不好了就一分也不给你,这点钱与其说是上贡,还不如说是施舍。经过前两步的铺垫,第三步实施起来相当顺利,赵匡胤在局部解决了几个节度使,但要解决这个几十年的顽疾,并不是一味猛药就能治愈的,要慢慢来,毕竟兔子急了还会咬人,何况是那些武将。

    刚上任就帮赵匡胤解决了大问题,在开国功臣中,赵普的地位无人比肩。慢慢的,沉着老练的赵普也开始不安分了,具体表现是,团结能团结,薛居正、吕馀庆、陶谷、高锡都与赵普来往密切;打压不听话的,好比窦仪、赵光义一党。用专业的官腔话来说这叫结党,结党者必为营私,这是皇帝最忌讳的。

    赵匡胤看出了赵普苗头,一天他询问陶谷,比宰相低一级的是什么官?精明的陶谷立刻听出了这话的意思,宋承唐制,陶谷再次搬出了唐朝来说事,说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这次他显然摸清了皇帝的心思,睁着眼睛说了瞎话,参知政事在唐代与平章事平级。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皇帝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参知政事从此成了大宋副相的专称。

    陶谷为人,赵匡胤最清楚不过,活生生的一根墙头草,为自己的职位问题和儿子考试的问题,与赵匡胤闹得很不愉快,陶谷对此怨言不断,只能看着别人升来升去,他却永远不变,没有了皇帝恩宠,臣子胜似怨妇。

    陶谷说的有没有道理,皇帝也不能确定,他又找来窦仪询问意见,一上来他就为窦仪遭遇报不平,本来是可以拜相的,都因赵普压制而告吹。然后,皇帝例数了赵普的不是,想从窦仪口中套出赵普犯事的证据,可惜的是,一向耿直的窦仪也拍起了马屁,让皇帝失望了。窦仪在赵匡胤面前大加赞赏赵普,赵匡胤心里很不舒畅,不过他拿窦仪一点办法也没有,就当之前是发发闹骚吧。

    正如赵匡胤所说,赵普、陶谷等人处处压制窦仪,范质等人老的老、死的死,真正能对赵普相位构成威胁的就是窦仪,这人比他有文化,资历比他老。一旦遇到好的机会,拜相可能性很大,只是可能,不是一定。窦仪深知赵普的厉害,论起做官几个他也比不过一个赵普。

    他也清楚这个可能性完全掌握的赵普手中,他就是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子孙后**虑,为了能让家族免祸,他对赵匡胤说了一些违心的话。不得不佩服窦仪明智,后面发生的事告诉我们,跟赵普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

    很快皇帝任命薛居正、吕馀庆同为参知政事,不过,他也顾及到赵普的感受,新任的两个副相在职权上比宰相矮一截,待遇和福利等都被砍去了一半,就是上班也要跑去宣徽院。皇帝不知道的是,薛、吕二人跟赵普关系不一般,他真为赵普物色了两个好帮手。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