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赞襄政务王大臣肃顺是怎么被处死的?他与皇太后之间有什么恩怨?

章节字数:2968  更新时间:20-03-30 15:08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作者:史遇春

    二

    咸丰帝病重,下谕旨,由载垣、端华、富察·景寿、肃顺、托和络·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尽心辅弼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立为皇太子,即清穆宗),赞襄一切政务。这八人,即所谓的“顾命八大臣”或“赞襄政务八大臣”。

    咸丰帝驾崩之后,清穆宗同治帝承继大统,时年仅6岁,大权握在肃顺等人的手上。当时,大的政务处理、机要决策,几乎全都由肃顺主导。

    没过多久,孝贞皇太后对肃顺的所作所为就无法忍受了。她私下安排御史高延祜上疏,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

    等到宰辅重臣进入内廷议事的时候,孝贞皇太后将高延祜的上疏拿给大家看,试探大家的反应,询问大家对这个上疏有什么意见,该如何处理等。

    肃顺回答说:

    “按照大清的祖制,太后不得垂帘听政,臣下有人敢擅自疏请太后垂帘听政者,杀无赦!”

    孝贞皇太后听肃顺这么一说,有些惊恐失色,但是,她还是镇定了一下,徐徐说道:

    “既然如此,这个上疏不要听就是了,如果因此要杀掉他的话,也有些过了!”

    各位宰辅重臣退走之后,高延祜的上疏单独留了下来,没做处理。

    可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此事议完,接下来的三天,参与机要的中枢大臣,竟然三天不来奏事。

    孝贞皇太后觉得事情有点异常,她就派人去向中枢大臣询问不奏事的缘由。

    肃顺回答道:

    “前天高延祜的上疏还没有处理,我们都在等!”

    孝贞太后没有办法,只能下发了高延祜的上疏。

    各位宰辅重臣对高延祜上疏的处理意见是:

    拟对高延祜处以斩立决。

    孝贞皇太后没有办法,只能后退一步,下令从宽处理。

    于是,中枢决议:将对高延祜的斩立决改为发配到黑龙江,为披甲人做奴才。

    所谓披甲人,是指受降后披甲上阵为统领部族征战讨伐的人,地位低于一般军人,高于奴隶;满清时,多有朝廷大员犯重罪,发配边疆,与披甲人为奴。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孝贞皇太后更加忧郁苦闷。

    有一天,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福晋入宫向太后请安。

    醇亲王的这位福晋,是孝钦皇太后(即慈禧,叶赫那拉氏)的胞妹,所以,孝贞皇太后也把醇亲王的这位福晋当妹妹看待。

    醇亲王福晋进宫之后,向孝贞皇太后请了安,两人就拉起话来。也不知说到什么事时,孝贞皇太后就哭了起来,她流着泪,向醇亲王福晋说道:

    “先皇弃世,皇帝年幼,我们寡妇人家,被外臣管制、拘限,朝廷里的事情、外面的政务,全都不让我们知道,难道我们家就没有一人在这朝中任职行走吗?”

    醇亲王的福晋马上接话道:

    “不是还有醇王(指醇亲王奕譞)在吗?”

    孝贞皇太后立刻下命令,以后中枢议事,也要召醇亲王进来说话。

    第二天早上,醇亲王早早就到军机处(非京师军机处,乃热河军机处)的侯歇处待命,等待召见。

    肃顺来过来之后,看见醇亲王在这边,就问他道:

    “你在这里做什么?”

    因为醇亲王这个时候还没有被纳入中枢,所以,他是没有资格参加军机会议的,并且,军机要地,没有特许,谁也不能擅自靠近。故而,肃顺有此一问。

    醇亲王回答道:

    “我在这里等候召见。”

    肃顺又问道:

    “谁传召你啊?”

    醇亲王这个时候还没有弄清楚状况,所以,他不敢唐突回答,一时语塞,竟然不知如何应对。

    肃顺见醇亲王支支吾吾,无语可回,他就对醇亲王说道:

    “这里是中枢大臣侯歇的地方,没有你的坐处!”

    醇亲王听言,满脸羞愧,逡巡而出,只能在别处暂时小留。

    醇亲王离开军机处的侯歇处之后,不一会儿,就有内监过来,掀开了此处的门帘,向里面看了看,也没说话,然后就离开了。

    没过多久,此前那位内监又走了过来,掀开此处的门帘,向里面看。

    肃顺很严厉地诘问那位内监道:

    “来来回回的,在这边找什么人啊?”

    内监回答道:

    “我在找七爷(指醇亲王,其为清宣宗道光帝第七子,故有此称。)!”

    肃顺听完,非常生气,他大声呵斥道:

    “谁是七爷、八爷?这里哪有什么七爷、八爷?”

    内监虽然被肃顺训斥,但是,他该办的差使,还是要继续完成。

    来来回回,那位内监一共在军机处侯歇的地方跑了好几次。找不到醇亲王,他一直皱着眉头说道:

    “七爷这是到哪里去了?上面传召已经很久了!”

    醇亲王在别处等候,很久才隐约听见内监在找寻自己,急急忙忙跑出来,说是自己已经等候好久了。内监看到醇亲王,也没听他多讲,匆匆引领着他,入内拜见孝贞皇太后。

    拜见之后,孝贞皇太后对着醇亲王,又哭了起来,把自己的苦楚对他讲说了一遍,并问他:

    这要怎么办才好?

    醇亲王听完孝贞皇太后的哭诉,回道:

    “这个状况,奴才无能为力,还请太后召恭王(指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商议!”

    孝贞皇太后立刻命令醇亲王召恭亲王奕訢来见。

    这个时候,恭亲王任京师留守,醇亲王疾驰一天半时间,才见到恭亲王。讲完情况后,醇亲王又带着恭亲王,飞速返回。这一趟,路途遥远,可是,来回仅仅花了三天半时间。

    这一边,因为联军入侵,恭亲王留守京师。另一边,咸丰帝的梓宫(指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新皇帝、皇太后人等还在热河。两地相隔,所以,醇亲王为孝贞皇太后传召恭亲王,才会这么费事。

    到达内廷之后,恭亲王向孝贞皇太后请过安,一切从速计议。

    恭亲王曾经在中枢参与过机要,对于政务处理的流程和惯例也很熟习,所以,孝贞皇太后引入恭亲王的程序完全合理合制,肃顺一时也没办法阻拦。

    恭亲王入见之后,孝贞皇太后问他:

    “眼前的形势,要用什么办法应对才好?”

    恭亲王答道:

    “要处理这个状况,必须返回京师,才可以!”

    孝贞皇太后又问道:

    “京师被洋人侵占,要拿洋人怎么办呢?”

    恭亲王回道:

    “洋人的事情,有奴才在负责,洋人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于是,孝贞皇太后动议,决定返还京师,并下诏对此进行宣告。

    在返京安排上,命令肃顺护送咸丰帝的梓宫先行。

    恭亲王帮孝贞皇太后做好各项谋划后,他也先行飞驰,到达京师。皇帝、皇后、皇太后三宫随后启程,经僻静的小路回京。

    到达之后,孝贞皇太后下发手诏,命令逮捕三凶。所谓三凶,即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镇国将军肃顺三位。

    恭亲王领了手诏,随带着数十个侍卫,先去捉拿郑亲王端华和怡亲王载垣。二人不知何事,问道是,恭亲王所为何来?恭亲王准备充分,马上拿出孝贞皇太后的手诏,出示给他们看。

    恭亲王问郑亲王端华与怡亲王载垣道:

    “你们遵旨吗?”

    郑亲王端华没有说话。

    怡亲王载垣迟疑了半天,才说道:

    “既然有旨,怎么可以不遵?”

    恭亲王立即命令随行侍卫:

    “绑了!”

    然后,恭亲王安排押送郑亲王端华与怡亲王载垣到宗人府狱中看管。

    事情的处理,兵分两路。

    一路,郑亲王端华与怡亲王载垣由恭亲王奉手诏收押下狱。

    另一路,醇亲王受密诏,在路上逮捕肃顺。

    肃顺护送咸丰帝的梓宫到了密云,就歇脚在本处的驿馆。当天夜漏二下(二更,21时~23时),肃顺都已经就寝了。

    醇亲王到达驿馆,通报求见。

    肃顺对通报的人说道:

    “他又来做什么?你告诉他,就说我已经睡了!”

    醇亲王听通报的人这么一说,他也没有客气,带人直接撞门而入,在卧榻之上,逮押了肃顺。然后,醇亲王才拿出手诏,让肃顺看了看。

    肃顺被逮押之后,他大骂道:

    “真是两个没用的东西!”

    肃顺所骂的两个人,当然是郑亲王端华与怡亲王载垣了。肃顺对两人生气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两人不能抗拒诏命,才导致这个结果,让自己被捕。

    肃顺的确是个有脾气的人,从逮押到被解赴刑场杀头,他都一直骂不绝口。

    郑亲王端华与怡亲王载垣两人,并赐帛自尽。

    至此,咸丰帝遗命的赞襄政务大臣队伍覆没。

    孝贞皇太后得势,群臣上疏,合请皇太后垂帘听政。这也是清朝定鼎近二百一十年以来,首见的皇太后垂帘听政。此局开启之后,孝钦皇太后(慈禧)三次垂帘,紧接着,清朝就灭亡了。

    (未完待续)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