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  “李师师”2

章节字数:6667  更新时间:10-08-08 17:07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作者有话要说:票,评,收藏!吼!!!!!!!!……………………

    ———————————————————————————————————————————

    李师师:当时还有一位震烁古今的女子,便是号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了,她那首在极度悲痛中写成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风靡了京城,到处有人吟唱她的“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曾经与李清照有过一面之交的李师师,因为她是皇上宠幸过的,虽是娼妓,住的西楼上下,一切东西物件都用黄缎子盖了的,哪里还有人敢来问津,把个多情的李师师弄成了孤家寡人,独守着烟花楼,夜夜听别的粉头们打情骂悄,男欢女爱,她只能遥望宫禁,独自泪下。

    李清照的这首词,成了李师师爱不释手的宝贝,读一遍哭一遍,觉得李清照字字句句写到她的心坎儿上,仿佛是按着尺寸为她写的一般。

    至于天下的哀男怨女们,都拿这词当成相思之苦的最好表达,一时间传抄无数,清照填此词时的悲哀心情,反而变得风马牛不相干了。

    天下多少事就是这样被改变了原来面目的。

    闺阁帐中绣床底下不眠夜妙得少年游

    大家都还是命要紧,李师师再美也只能晚上睡在床上想一想了。

    李师师的家中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但内中却有一人是李师师自己不能割舍的,他就是周邦彦。

    周邦彦号美成,钱塘人,生得风雅绝伦,博涉百家,且能按谱制曲,所作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在宋神宗的时候就做了朝廷的太乐正。他和李师师时常往来,李师师以善歌闻名,为她作曲写词的就是周邦彦。

    有一天皇后生日,他估计皇帝不会来李师师那里,便溜来与李师师幽会,结果不巧得很,皇帝却偏偏还是来了,还拎来几斤潮州柑给李师师尝尝,说是快马加鞭从广东带去的,新鲜得紧;周邦彦一头钻进了床底躲避。李师师用剪子剥了几颗,二人一起吃了,然后又在一起呆了个半天,把个周邦彦在床底给急的。好在皇帝还记得今日是皇后生日,觉得应该回去陪她,便走了。周邦彦从床底爬出来,与李师师谈唱一番,又把刚才听到的事写成了一首词《少年游》,曰: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真是少人行。

    谁又能想到,这流传天下的《少年游》竟是周邦彦在床底下冥思一夜得来的,天下之大,真是无奇不有了。

    周邦彦才华横溢,李师师亦非泛泛之辈,有道是“日久生情”。古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又怎么能肯定周先生与李女士不来点儿爱情滋生呢?群众的嘴皮子是厉害的!

    当时的周邦彦虽是师师的常客,他已年老,见师师不为色欲,而与她结成词曲知己,他为师师写新词,师师替他唱新词,两个人一个精词,一个工曲,一写一演,一唱一和。周邦彦当时是开封府的小小监税官,可文名浩大,工于音律,能自度曲,以《汴京赋》驰名文坛。他总是在青楼妓女身上获得灵感,因而其词香艳油腻。

    所以师师与其的交往不象与徽宗那样是赤裸裸的肉体交易,更多的是有着学术交流的味道。注意这里的措辞是更多是,不是全部是!呵呵!

    讨论这些问题实属无聊,只是从少年游的创作过程想到了一些。

    古往今来,举凡名妓大多有些学识,文人与之交流时心情放松,灵感纷至,往往能写出诸多美文。

    倘要说青楼斋馆,是这些传世文章的催生床怕不为过!

    周邦彦这老先生真是词坛的痴才,于心慌意乱的窘境之中,居然还能写出这样好的词!唉,可惜不是真正的少年游!如果是情缘中的少年,那才不枉了这《少年游》!

    君将远行美酒共挥须倾尽多少才子泪

    皇帝的婊子也敢泡,怕是活得不耐烦了。周邦彦的晦运也从那首少年游开始了。

    这日,徽宗再次来到李师师所在的矾楼,师师一时兴起,把周邦彦的那首《少年游》唱了出来。这词题得情景真切,清丽芋绵,李师师十分喜爱,常依着谱,练习歌唱。

    宋徽宗一听,说的竟全是那天在李师师房内的情事,还以为是李师师自己作的,正准备夸奖几句,李师师随口说出是周邦彦谱的,话一出口就知错了,脸色顿显局促不安,宋徽宗看了李师师的表情,就知那天周邦彦一定也在房内,脸色顿时变了。心想:朝中大臣明知李师师是我的外宠,还敢再来,那还了得,如果不严加惩处,必定会使李师师门户顿开。

    当天怏怏地回到后宫,就派心腹收罗周邦彦平日所写的艳词,作为罪证,说他轻薄,不能在朝为官,把他贬出汴京。

    处理完这件事后,宋徽宗心中高兴,便又来到李师师的家中,李师师却外出未归,一直等到初更,才见李师师回来

    “师师,你到哪里去了,我苦等了好几个时辰!”

    李师师回来了,满脸愁容,宋徽宗以为她身子不适,起身安慰。别看宋徽宗是九五之尊的帝王,治国事不行,但于这惜香怜玉上,还是个行家:“是不是你亲眷之中有人穷苦无依?拿出些银两……”

    没等宋徽宗安慰的话说完,李师师款款跪下,泪流满面:“请皇上恕妾之罪!周邦彦今天被押解出京!妾念他为妾谱了许多歌词,今为妾填词而获罪,且又年事高迈,好生不忍,所以到都门以杯酒相送!”

    宋徽宗心里一怔。天子亲自治罪的人,李师师居然敢去送行,可见她的胆识。再说,周邦彦又有什么罪呢,自己只是因为他来到了矾楼一次便寻了借口却打发的。

    宋徽宗心里这样想,口里却问道:“周邦彦说了些什么?”

    李师师是何等机警的女子!见宋微宗这样问,她觉得周邦彦的命运有了转机:“心里好生懊悔呢。他说他是罪有应得,天子圣明呢。临行,他还为妾教唱了他的新词《兰陵王》。”

    “真啊,你还背得下来么?”散宗很有点佩服周邦彦了。

    “容妾理弦而歌吧!”李师师站起,理了理乌云般的头发,取下琵琶,唱出哀而不怨的《兰陵王》:

    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谶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桑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映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李师师一边唱,一边用红巾擦泪,特别是唱到“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时,几乎是歌不成声,宋徽宗听了,也觉凄然,他自己也是个大有慧根的人,第二天就降旨复召周邦彦为大晟乐正,想不到经此一事反而使周邦彦天天与徽宗混在一起,填词作诗。

    有道是:女娲补天已荒唐,又将荒唐演大荒,曹老头说得极是。

    两首词居然让周邦彦的人生大起大落,当真是有趣得很。

    更有趣的是徽宗竟然和自已的外宠的情夫谈起了诗画,简真尽乎荒唐了,不要忘了,他可是当朝天子呀。

    由此想到的不是徽宗此后如何败国,却是一人的生来的艺术细胞居然让其忘却了人间伦理,忘却了人间的尊卑和封建纲常,足见文学这东东比起海洛因的瘾头还要大许多了。

    宋徽宗如果不当皇帝,一定是个相当不错的艺术家。他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诗词歌赋无所不精,花鸟鱼虫无所不爱。他的书法自成一格,后世称为“瘦金书”,他的水墨丹青,追溯起来,竟是国画写意的开山祖。

    只可惜他屁股下坐的偏偏却是龙椅!

    而周邦彦按理说,应该时来运转了,可事与愿违,周邦彦第二年就死了。

    孤舟箫韵,江湖飘篷难醒那千古逍游梦

    在李师师的一生中,还有一个人让她的生命大放异彩,那便是当年梁山泊上的英雄好汉—浪子燕青了。

    梁山泊英雄燕青因被官军追捕而误入师师家。不知是怎么回事,她与燕青,虽然是萍水相逢、不期而遇,但她对燕青却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近感。她知道,梁山泊聚集了一大批和当今皇上作对的人,听出入青楼之中的人们说,这些人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汉子,可是重义气,从不滥杀无辜。可官家呢?自己老实本份的父亲不是叫他们害死了么?与梁山泊的绿林好汉相比,官家才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再说,燕青身上,不光没有一丝儿魔鬼的影子,那清俊儒雅,不是那些权贵老爷、纨绔子弟所有的。据施耐庵先生的《水浒传》记载,此人乃天巧星转世,梁山泊排名三十六位,扑术是天下扬名,泰安州曾打败了擎天柱任原。可谓是文武全才。燕青与李师师的交往,理由要比赵佶的堂而皇之的多,那是为了梁山泊招安,那是为了精忠报国,是无可比拟的大事。如果说,赵佶是一个荒淫的统治者,周邦彦是一个咬文嚼字的酸文人,那么,燕青就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平民英雄。

    只可惜,李师师与燕青那一次相逢之后便没有了各自的消息。

    元宵的花灯,是北宋都城东京的一大奇观。届时家家门口有灯,特别是官宦人家、青楼妓院门口,花灯的制作从形状到色彩,更是花样翻新,争奇斗妍。这一年,宋徽宗忽发奇想,要炫耀他的”盛世”的光彩,命全城百姓人等,从十二月初一就开始装点花灯,直到次年正月十五日止,名之曰预赏元宵。金钱巷内的妓院勾栏,都地挂出了缤纷的花灯,人出人进,热闹得很。唯有李姥姥门口。虽有异样华贵的花灯,但却大门紧闭,显得冷冷清清。对于这种名妓门前的冷清,人们早就习以为常了。谁还敢效法周邦彦呢?

    但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燕青。

    梁山头领宋江一心想着为国家出力,想尽了所有的办法和路子,想要亲面徽宗以表忠心,无耐徽宗周围小人众多,哪里有机会?后来想到了李师师!因为燕青与李师师相识,于是便由燕青带宋江来见,宋江托师师代向皇上致意,说宋江情愿归顺朝廷。

    在宋徽宗时常光顾的矾楼,在李师师的闺阁里,李师师接待了宋江。

    酒间,宋江委婉地表达了农民起义军愿以抵御外侮为重,到边关御敌以报国的心情。三盏过后,宋江豪情勃发,就在李师师的书案上,挥毫写下了他表剖心迹的《念奴娇》: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

    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闲愁方种,醉乡一夜头白。

    对宋江表白心迹的陈述,李师师没有用心去听,她的心思都在燕青身上,在宋江挥毫题诗的时候,李师师那双明如秋潭的眸子,始终不离燕青的脸。燕青何尝不明白李师师的心意!可男子汉大丈夫,在此国事危难之时,应思报效国家,沉溺烟花,壮夫不为!何况现在大事在身,哪里容得情丝缠绕!

    当宋江、燕青在海棠带领下打算下楼时,李师师无限幽怨地对燕青说:“兄弟,天涯浪迹,要多保重,姐身虽污,素心尚在,相见有日,忘……”

    说到后来,已经是泪湿粉颊了。

    燕青回过头来,想说点什么,但又不知说什么好,他又望了李师师一眼,只说了一句:“善自保重!”就转身追赶宋江去了。

    后来徽宗果听师师枕中语,派人往梁山泊招安,还在徽宗面前为燕青讨了一纸赦书!

    再以后的事,大家就可以看水浒传了。

    需要说的是在《水浒传》的后面,施老头子一直是以鄙夷的目光描写燕青和李师师的交往,所以,燕青在功成之后,“收拾一担金银,竟不知投何处去了”。两个人的故事,便无疾而终。燕青和李师师都是下层群众的代表,两个人都是在历史上恍惚而过——燕青跟着宋江,李师师挽着赵佶和周邦彦,这样的两个人为什么不能像电视剧的情节一样,孤舟箫韵,江湖飘篷呢?

    可惜,这样的看法,未免牵强,未免太罗曼蒂克,未免太一相情愿了。

    但我宁愿相信当年李师师的下场真的如此。

    烟销云散芳迹难寻韵事自有那后人评

    那么,李师师的下场究竟怎样呢?

    这可以说是个谜团吧!

    前面说了李师师不可能追随周邦颜或是徽宗,对于是否跟着燕青去了,也无法肯定。

    有这样几种说法:

    金国的统帅达赖领着的大军攻破汴京城,掳走了徽宗,金国的老大更是命令达赖:“汴京城里有家妓院里有个美丽的妓女叫李师师,听说是一个和赵佶那厮有一腿的女人,我久闻她的芳名了,给我把她找出来,带到我这里来让我Look一Look,重重有赏。”于是,等金国大军攻下汴京城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后,便到处搜查一个叫李师师的下落,当时,著名的叛徒张邦昌对汴京城比较熟悉,也知道李师师一贯喜欢活动的地方,便带着金兵们一起找,很快就把李师师给抓到了,并把她带回了军营。

    在军营里李师师见到了张邦昌,大骂:“告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意思是说,我只不过是个低贱的妓女,受过皇上的宠爱,到现在都感恩不尽,现在皇上给抓住了,我愿意以死来报答他,绝不苟且偷生,但你们这帮人高官厚禄,朝廷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地方,但你们却干出了叛君卖国的勾当?李师师不愿意伺候金主,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拔下头发上别着的金簪自刺喉咙,不死,又折断金簪吞下去,这才死了。

    被金兵俘虏监禁的徽宗皇帝赵佶,听到李师师的死后,很伤痛,写了一首诗悼念她,曰:

    苦雨西风叹楚囚,香销玉碎动人愁。

    红颜竟为奴颜耻,千古青楼第一流。

    还有一种说法:宋室南渡后,李师师辗转来到江市,流落在湖广一带,艰难无以自存,不得已重操旧业,但他经离乱,受尽折磨后的李师师已心绪萧索,容颜憔悴,仅卖唱度日。南渡士大夫慕其盛名,常邀她参加酒会,席上她唱得最多的一首歌是:

    辇彀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遇湖湘;

    缕衫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另外关于李师师的余生还有三各不同的说法:

    其一:当李纲主持东京保卫战时,她将全部家财捐赠出来,助宋军抗金。靖康之难中她逃出汴京,到慈云观中做了女道士。

    其二:金军攻破汴京后,金主垂涎李师师,降臣张邦昌千方百计寻找,不惜重金悬赏,最后终于找到她。她蓬头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见金人,乘人不备,吞金自杀。

    其三;李师师南渡后,士大夫多把她当作红颜祸水,不肯与她交往,她穷愁潦倒,嫁给商人为妾,溺死在钱塘江中。

    现在在开封市北关外尚有李师师墓。

    对她一生的所做所为,有这样一首诗作了高度的概括:

    芳迹依稀记汴梁,当年韵事久传扬;

    紫宫有道通香窟,红粉多情恋上皇。

    孰料胡儿驱铁马,竟教佳丽死红羊;

    靖康奇耻谁为雪,黄河滔滔万古殇。

    李师师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一个女子了,因为,她的身影竟牵连着三个不同的文化领域。作为宋朝皇帝的宋徽宗赵佶,无疑是和李师师走得最近的。另外,一个是梁山泊的好汉浪子燕青,一个则是宋朝的名词人周邦彦。可以说在李师师的身旁,既围绕着官方文化,也围绕着平民文化;既围绕着文人的文化,也围绕着武侠的文化,这样就促成了李师师本身独特的文化背景。

    李师师的爱情把历史文化、侠义文化和宋词文化连在了一起。最后,李师师是当了皇上的情人,还是当了词家的爱妾,抑或是浪子的压寨夫人,这个问题其实大可不必去考究的。

    李师师没有融入了北宋的任何一种文化,相反的,倒是她成了北宋文化的归宿。

    岳飞挺枪高歌,“抬望眼,仰天长叹,壮怀激烈”;苏东坡扁舟赤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壮志难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为宋朝文化的集中代表的“宋词”在山河破碎的南宋,终于开始了它的豪迈和奔放。

    而在北宋时,宋词的主要风格,只是叙述羁旅情爱的婉约风格。

    曾朗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留下的却是一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立志革新的政治家王安石唯只能徘徊于仕与隐、进与退的行廊里,一边“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或许,他们的行情万丈已经被铭入碑册,但他们的一丝游叹都被流传民间。文人墨客记住的,是他们附在“杨柳岸,晓风残月”后的一阵文化骚乱。在李师师的歌与乐之间,他们的词作从黄河渗入西湖,由着千百年动荡的车马,载到了私塾先生的启蒙课本里,然后,再到二十一世纪的黑板上。

    岳阳楼沉默了,《清明上河图》沉默了,而中国文化没有沉默,他还在沸腾,还在奔涌。

    北宋,那座威武的汴京城,在女真族的马蹄声中,轰然倒塌。随着赵构在杭州城的一声哀号,北宋文化彻底的崩溃了。

    如果说李清照给了北宋文化一个空格,那么李师师便抱着她的琴瑟为它画上了一个句号——一个让宗泽、岳飞、韩世忠都无可奈何的句号。徽宗踏着这个句号走向了死亡,燕青踏着这个句号走向了江湖,周邦彦则没有触到这个句号。

    李师师终是死了,是死在历史的角落里,是死在了金朝的兵戈丛中,还是燕青的怀里,已不得而知。

    但至少,和北宋一样,李师师是短暂而且华丽的。

    少年身价冠青楼,玉貌花颜世罕有。万乘当时垂睿眷,何忧壮士不低头!这样的赞誉对师师来讲并不过份。

    李师师也是幸运的。因为,在从古至今的女子中,还没有一个,能同时挽住皇帝、侠客和文人的手臂。她给了赵佶肉欲的满足,她给了燕青一纸赦书,她给了周邦彦一杯别离酒,同时,也给了自己神秘传奇的妆饰。

    太委婉的北宋,在金朝将卒”南朝无人矣”的嘲笑声中,湮没在了黄河冲流来的泥沙下。

    那里没有赵佶,因为他的尸骸在遥远的东北。

    那里没有燕青,因为他是一个不由得拘束的浪子。

    那里没有周邦彦,因为他的最后一声叹息是在遥远中散去。

    那里却不一定没有一个李师师,她在温柔富贵中生来,也在温柔富贵中死去。枕着北宋都城烟花般的繁荣,孤独的死去。或许,其实她根本就不需要皇帝、侠客和文人,她要的,只是她永不会朽老的容貌。她要的,只是她口中唱出的最优美最华丽的词调。

    

打赏本章    举报本章
这本书实在是太棒了,我决定打赏作品的作者!
100 铜板 300 铜板 1000 铜板 3000 铜板
5000 铜板 10000 铜板 30000 铜板 100000 铜板
打赏查看
送黄瓜送苹果送香蕉送笔记本送手机送钻石送跑车送别墅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