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章节字数:3595  更新时间:10-04-15 14:03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元正十一年四月(公元1351),杭州……

    男子一袭白衣,立在院中,院前竹林,晚风中瑟瑟作响,天边偶有流星滑过,月色更为之一亮。男子仰望着夜空,嘴角不由勾起:“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朗朗之声回荡,带着低低的,宿命的味道。

    ……

    黄陵冈,堤口岸。

    唐舒在朦胧中醒来,意识模糊的半睁开眼,觉得身体在被人搬动,想要强迫自己清醒,双眼却抵不过倦意地又一次合上。

    “下面是什么?”

    “好像是个石人,一只眼。”

    晃晃悠悠的,唐舒听着这样不真切的对话。

    再醒来的时候,已是身在破庙。

    唐舒睁开疲惫的眼,看着身旁的这个女人,皱着眉问,“你是谁?”。

    “我是谁?!”对方诧异地反问。

    唐舒回了神,看着这个女人的装束,然后茫然的转头看向周围,她愣了。

    放眼的画面大致是这样的……

    40平米大的破庙里老老小小挤了无数人,横竖躺在地上,不留一丝空隙,清一色的粗布麻衣,蓬头垢面。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唐舒绝对陌生的。

    穿越?

    不会吧……

    “你,都不记得了。”女人试探的问唐舒,唐舒看着她,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女人也没有再多说或是多问些什么,转身出了破庙。

    唐舒靠着背后的墙,低头看了眼自己身上一如大众的衣物,抬手又摸了摸自己的脸,似乎还是原来的样子。衣物换了,样貌却没变,呵~是想告诉她自己在这个历史中存在的必然性吗?唐舒哑然失笑。

    好在她原本就一无所有,到哪里,遇到什么,也没差。

    怎么死不了,还穿越了,哈~她笑。

    作为一个生无可恋的人,唐舒觉得自己是强大的。至少不用像面前的这些人一样毫无形象可言。

    此时,破庙中的众人抢着地上的那块烧饼,正是头破血流。

    唐舒依旧靠在墙角,静静地看着面前的这一出闹剧。

    ……

    朱重八迈步进破庙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了在墙角的唐舒。

    那种决绝中透着无助的眼神,让他想起了八年前的自己。

    “给你。”

    唐舒抬头看着面前的这个男人。

    肃杀,这是他给她的第一印象。没有将视线浪费在研究男人的长相上,而是转而看向了男子手中递给她的那半块烧饼。

    自嘲的笑了笑,她说:“我不需要。”

    朱重八皱眉看着面前的这个女子。

    然后就在这转眼的功夫里,可怜巴巴的半块烧饼就被一旁的不知名人氏成功劫走。

    唐舒又是冷笑,早晚要死,何必做这种无聊的垂死挣扎。

    她这样想着,却没有注意到一旁朱重八一直注视着她。

    “你,跟我认识的一个人很像。”

    唐舒闻言转头,男人竟在自己身旁坐下,她挑眉,应付的说:“像?您认识的那位,他,一定不会希望跟我像的。”

    “哦。”

    听不出是什么样的语气,唐舒看着这个和尚扮相的男子,也许是因为他是个和尚,所以觉得可以诉说吧,也许是因为,她独自承受了太久,所以需要有个人来听她诉说吧,总之,她开口了,“你,有没有试过,亲人,接二连三的死去,自己,却还活着。”

    朱重八没有说话,目光落向远方。

    唐舒看了眼他,也不再说话。

    两个人就这样沉默的坐着。

    隔了好久,朱重八开口道,“17岁看着自己的父亲,兄弟,母亲一个个死在面前,却无能为力。”说到这朱重八笑了,然后看着唐舒说道:“而自己却活得好好的,这样算不算?”

    唐舒默默地听着,没有做声。

    然后她听到他说:“有时候,巨大的痛苦,反而可以让人活下去的理由。”

    天色渐渐暗了,朱重八起身离开了破庙。

    唐舒看着这个人走远,重新靠回墙角。

    转头看着四周的人群,她问自己,真的,可以活下去吗?

    ……

    朱重八在当时对于唐舒而言,只不过是茫茫人海里偶然相遇,给过自己活下去的精神暗示的这样一个,转瞬擦身的无名人氏。

    但,

    命运不会让他们就此轻易错过,终有一日,他们必将再次相遇。

    ……

    女人回来的时候,破庙里大多数的人都睡下了。

    她悄悄把怀里的烧饼分了一半给唐舒,唐舒接过手,然后毫不在意食物上的酸臭味,大口地吃了下去。

    等女人睡下后,唐舒独自坐在破庙前,抬头看着夜空里那一轮明月,数百年前的明月,竟是这样的明亮摄人。

    ……

    后来从女人口中,唐舒知道了自己现在是位于中国古代的元末明初时期,一个战乱纷飞的年代,然后女人说她是马公之女马氏,而自己是她的贴身丫鬟,唐小双。主仆二人这次是因为马氏父母双亡,所以要去定远投奔郭子兴。唐舒在听这些的时候,有些佩服面前的这个女子,父母双亡,她却表现着惊人的坚强意志。这让唐舒更受鼓舞。百年前的古人尚且如此,她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女性又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再然后,她细想,这马氏,这个微妙的姓氏,岂不是朱元璋他大老婆,恍然大悟到,这个史家公认的‘第一贤后’果然该是有这样的气度的。

    两人一路往定远去,而这一路上,马氏对唐舒的态度,实在让唐舒感动,且不说没有一点小姐架子,每每得了食物,更是都会分给自己一半,要知道,在这个饿殍遍野,有了这顿没下顿的时代,能做到这一点的,绝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两人原是白日里行动的,直至有天亲眼目睹了元兵凌虐汉家女子的场面,两人便选在夜间行动。而当时唐舒若不是得马氏及时救助,怕是也早就惨遭毒手。

    唐舒一路上看着元兵的种种恶行,心中不无愤恨,但她明白,就自己这样的弱智女流做不了什么,这种时候,她常常在心底咒骂,该死的朱元璋死哪里去了,怎么还不出来推翻元朝统治。

    四月中旬,唐舒与马氏终于来到了郭子兴府上,郭子兴在看过马公留下的信后,将两人迎入府中。

    郭子兴是定远的一方地主,入府后的日子比之路上真是天上地下,唐舒算是真真切切的感受了回贫富差距,心中是感慨万千。

    她记得历史上郭子兴这个人枭悍善斗,而性悻直少容,不过他对马氏,倒是非常不错,于是乎。

    唐舒作为贴身丫鬟,也是仆凭主贵,日子也算舒坦。

    府上的其他下人,唐舒不是没有见过他们的待遇。而马氏作为小姐,平日里也极少有差遣她的时候,就凭这一点,唐舒对这个未来马皇后也是愈加的欣赏了。

    整日里无所事事,唐舒就研究着身边人的名字,王初六啊,孙八一啊,钱五四啊,诸如此类。联系自己,唐小双。唐舒想,看来这个小丫鬟的父母是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的。双既是二,她可以叫,唐小二,唐二二……唐舒想着,不由一阵恶寒……还好,她叫唐小双。

    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成了唐舒消化过往的最佳场所,这周围的人或事或物,不会有一样可以提醒她,有关于那段,她不愿意提起的记忆的,这对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这绝对不代表她全然走出了阴影,只是说,至少可以把这些苦痛的记忆都尘封起来,至少可以让她,好过一些……

    日子就在这样的不着边际里一天天的过。

    五月,大别山北面传来消息,刘福通奉韩山童假宋后之名,发动了几万黄河民工起义。一月后,刘福通的红巾军连续攻下了一批城池的消息相继而来。顺道而来的,还有那一句民间传唱的歌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唐舒在听到的时候笑了,这明摆着的是韩山童等人的小伎俩,可惜古人就是对此信奉不已。

    看着刘福通等人的收获颇丰,蕲水(今湖北浠水,蕲音qí)的徐寿辉最先响应。

    郭子兴自小就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向上青年,看着这些种地的一个个揽兵掠地,自然是心有不甘的,于是他作为一个地主,也打起了红巾军的农民品牌,响应起义。

    这一场天下动乱,终于拉开了序幕。

    ……

    至正十一年八月,大别山主峰所在地的多云山庄(天堂寨)传来消息,彭和尚与邹普胜拥徐寿辉起事。

    这一年的九月,又传来红巾军打败了元朝的威顺王宽撤不花,攻占了圻州(今圻春)和黄州,并在水陆要冲之地圻水(今浠水)建都,国号“天完”,建元“治平”。

    而号召起这场红巾军起义的,是又一句振奋人心的口号‘天下大乱,弥勒佛就要降生。’

    唐舒对于这句口号,只是无言。

    日子一晃,到了元正十二年。

    某日唐舒独自在院子里研究着古人们的起义口号,思到深处,不由喊了句,‘反对封建迷信,崇尚科学发展。’

    而这些话,不慎落入了一个不速之客的耳中。

    ……

    批注:历史上马皇后马氏是在12岁时被郭子兴收养,的吧……大概……本人因为故事需要,决定让她20岁被郭子兴收养。马皇后在天有灵,不要跟我计较哈~拜~

    《明史》记载: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己女。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

    白话版:大脚马娘娘,芳名秀英,皖北宿州人,生于公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八月初八,时值壬申,肖猴,幼年失怙。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妇女皆缠足的元代,马秀英坚不裹脚,故被人称为〃马大脚〃。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嫁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

    (爱信哪个信哪个吧……)

    配合阅读:我们的明太祖朱元璋同志所处的年代,元正三年的时候,淮河沿岸瘟疫肆虐,到了元正四年(公元1344),也就是他17岁的时候,终于,瘟疫也光顾了他们家,先后问及了他爸,他哥,他妈~(女主就是为了配合朱同志,所以……)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岁甲申,泗大疫,父母兄及幼弟俱死,贫不能殓,藁葬之。

    《明史》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

    这里我有一个不解,朱元璋同志的父母的死因,究竟是饿死呢,还是瘟疫死呢,还是,得了瘟疫还饿死呢……(擦汗,好杯具……)

    胡言完毕,爬走……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