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压迫,沉重

章节字数:1074  更新时间:14-02-16 12:48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压迫沉重

    —我感觉正在接近窒息读《文化苦旅》之《道士塔》有感

    这是《文化苦旅》的第一篇文章——《道士塔》这一篇文章我基本上是压着心跳,强烈抑制着内心的愤怒与狂热读完的。会流泪,会朝天怒吼?我给不了答案。

    历史上的记载,王道士——敦煌石窟的罪人,可我确并不完全这样认为。

    也许,也是受余秋雨先生书中一句话的影响,这可能是一部分因素,反正我是并不完全赞同的,历史把罪人这一头衔给了王道士,尽管王道士的确让中国灿烂文化的浓缩流诸于国外,通俗点讲就是肥水流了外人田,但是世界万物都是有两方面的,不可以一概而论。

    正如历史给的交代,我愤恨于王道士—这一介平民所作的事,为了这么点蝇头小利,就让外国的运输者们不远千里,长途跋涉来到了敦煌,把属于中国的璀璨一点一点搬走,尽管被他们交易走了,但是这种跋涉精神还是可嘉的,这难道就是书后有一篇所说的一种奖励?“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跋涉的艰辛来换取报偿”。可能有点牵强附会吧。

    就算农民出身,就算没有文化知识,就算一点也不懂价值,那他留心点,大致也能估摸出那么点吧!何以见得呢?便是外国学者不远千里来换取这些文化精粹。我真的十分气愤,都能喷一口血了!

    且不说王道士这庸笨的农民,再来看看这个偌大中国的无能!

    五千年,浩瀚**,如此辉煌,如此浩大,竟然这么点小小的文化无处容身。算不算也是一种历史的悲哀?正如书中所说“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就像在本来好好的一块皮上,硬是割开了一个口子,血淋淋让鲜红液体流下来,一滴,一滴。。。。。。渲染了整个西天。

    那么,下面我就要来解释为什么我不赞同历史的观点,假设:如果外国学者没有来,一切国门之外的环境因素全部排除,那么中国绝对,至少敦煌的文化极少有可能面临曙光,不是任人“践踏”成了纯属送礼充门面的替代品,就是石沉大海,没有见光的一天,而且风沙越来越大,被埋的也就越来越深,然后,他便不再存在于世,敦煌不在了,这次文明消失了。。。。。。

    其实,我根本不能说偌大中国的不是。中国这块国土生育了我,并且从我出生开始也将一直到我生命结束一直哺育我,给我做人的知识,教我成长。但是我还是愤愤于心。读着《道士塔》这篇文章,我心都凉了,好绝望。《文化苦旅》真的不是意义上的文化苦旅啊,让人心情沉重,我觉得我还读不透,在作者强有力的文字功底下,我一定还有很多读不透,我仅仅只是理解了字面意思。

    中国文化,五千年,究竟还有多少沉重为世人所不知呢?沉重,沉重。。。压迫,沉重。。。我放下了手中的笔,失神看着窗外。。。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