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  词韵、词的句式、平仄和对仗

章节字数:2365  更新时间:12-03-15 14:23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一)词韵

    关于词韵,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戈载的《词林正韵》,把平上去三声分为十四部,入声分为五部,共十九部。据说是取古代著名词人的词,参酌而定的。从前遵用的人颇多。其实这十九部不过是把诗韵大致合并,和古体诗的宽韵差不多。现在把这十九部开列在后面,供参考。

    (甲)平上去声十四部

    (1)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2)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3)平声支微齐,又灰半;上声纸尾荠,又贿半;去声寘未霁,又半,队半。

    (4)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5)平声佳半,灰半;上声蟹,又贿半;去声泰半、卦半、队半。

    (6)平声真文,又元半;上声轸吻,又阮半;去声震问,又愿半。

    (7)平声寒删先,又元半;上声旱潸铣,又阮半;去声翰谏霰,又愿半。

    (8)平声萧肴豪,上声筱巧皓,去声啸效号。

    (9)平声歌,上声哿,去声箇。

    (10)平声麻,又佳半;上声马,去声禡,又卦半。

    (11)平声庚青蒸,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12)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13)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14)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左豆右兼],去声勘艳陷。

    (乙)入声五部

    (1)屋沃。

    (2)觉药。

    (3)质陌锡职缉。

    (4)物月曷黠屑叶。

    (5)合洽。

    这十九部大约只只能能适合宋词的多数情况。其实在某些词人的笔下,第六部早已与第十一部、第十三部相通,第七部早已与第十国部相通,其中有语音发展的原因,也有方言的影响。

    入声韵的独立性很强。某些词在习惯上是用入声韵的,例如《忆秦娥》、《念奴娇》等。

    平韵与仄韵的界限也是很清楚的。某调规定用平韵,就不能用仄韵;规定用仄韵,就不能用平韵。除非有另一体。

    只有上去两声可以通押。这种通押的情况在唐代古体诗中已经开始了。

    (二)词的句式

    词的句式与近体诗不同,近体诗只有五、七言两种形式,而词从一字一句多到十一字一句,一首词的句子绝大多数是长短句间用的,所以有人把它叫长短句。像七言句的《浣溪沙》,五言句的《生查子》这样整齐的句式是少数的。在词的句式中有几种特殊的句式,在阅读或填词的时候,需要注意。

    1、一字豆。豆,就是逗,是表示这个字在句中稍有停顿的意思。一字豆,都是用在一句中的头一个字,一般称做"领字"。

    一字豆,也并非任何一个句子可以随便使用,而是在一首词的特定的句子中使用,这种特定的句式,也是这首词的格律之一。用一字豆最典型的词调有《八声甘州》。现举柳永的《八声甘州》为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渺,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可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在这首词中有四个一字豆,“对”、“渐”、“望”、“叹”,都是一字豆,都是一句的领字。原来可能是由于乐调的拍节,唱到这里,开头一字需要稍顿一下再接着唱。我们现在读这首词的时候,读这句的第一个字也得稍停一下;如果照这个词的谱式填词的话,也得按式安排这样的句法。

    一字豆都是在三字句以上的句中使用,多数是虚词,如但、又、正、更、渐、尚、甚、况、且、乍、方、纵等;还有些是动词,如望、对、叹、看、念、料、算、想、恨、怕、怅、问等。这些字又大多是去声。

    2、二字虚词做领字。如怎禁、却是、漫道、况值、莫是、试问、可是、却道等都是属于这类词。也有人把它称为两字豆,一般都是在五言以上句子中用。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的“试问”、“却道”都属于虚词的性质,用的句位都是在五言以上的句子中。同时这两个句子的语言结构,按式又都是开头两字是一个节奏单位。只有开头两字是一个语言节奏单位的句子才能用这样的虚词;作词用这类虚词,需要注意句式的结构。

    3、三字虚词做领字。常用的虚词有:更那堪、又却是、最无端、又况是、记当时、都应是、最难禁、最不堪、更能消、便纵有、似怎般、怎禁得等等。这种虚字多是用在七言以上的句子开头三字为一个节奏单位的。下举柳永的《雨淋霖》为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里,除了有两个三字虚词“更那堪”、“便纵有”以外,还有一个一字豆“对长亭晚”的“对”字。这些虚词的运用都是在适当的句子中使用的,不能任意碰到一个句就用,比如“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就不能用在同样八字句的“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个句子上。

    前人也有把这些虚词归类称为“集虚”。张炎在他的《词源》中还特避一条《虚词》说:“此等虚字,却要用之得其所,若能尽用虚字,句语自活,必不质实,观者无掩卷之诮。”他所说的“若能尽用虚字”,也就是在适当的句式中尽量多用的意思,并不是句句都可用。二字虚词、三字虚词在同词调的同一字位中也不一定必须用虚词,有的在同一句位就不用。

    4、叠句。在有的词调中,特定的句位,必须用叠句。如前例《如梦令》的“知否?知否?”两个叠句,不管用什么字,这两个二字句必须是叠句。又如《调笑令》开头两个二字句和中间两个二字句,都必须用叠句。举冯延巳的一首为例:

    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更深入空床,不道帏屏夜长。长夜,长夜,梦到庭花阴下。

    后边的两个叠句的上保存必须是仄平脚,下边的叠句必须是平仄、平仄。在文字上,下边的两个叠字,一定得把上句的末尾两字颠倒来用。就像这首词似的,上句的尾字是“夜长”,下边两句是“长夜,长夜”。词用叠句,一词有一调的定式,不是每调都有。

    词的句式不象诗那样只有几种,词的某一调有某一调的句式。写词,只能按某调的谱式来写。

    

打赏本章    举报本章
这本书实在是太棒了,我决定打赏作品的作者!
100 铜板 300 铜板 1000 铜板 3000 铜板
5000 铜板 10000 铜板 30000 铜板 100000 铜板
打赏查看
送黄瓜送苹果送香蕉送笔记本送手机送钻石送跑车送别墅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