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金华电视  第三十四章 飞天圆梦

章节字数:8108  更新时间:11-03-15 08:43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一飞天序曲

    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不间断播出中,我目睹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的全过程。现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等各大新闻媒体对神舟七号载人航天的飞天圆梦这一历史盛况的报道收集在此珍藏。

    二腾飞蓝天

    公元2008年9月25日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08盏聚光灯将发射场区照得雪亮如同白昼,58。3米高的船箭组合体和105米的发射塔散发出水晶般的光泽。执行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进入神舟七号飞船的返回舱。

    离发射还有40分钟,发射塔第8层固定平台操作阀箱前,操作手冯仰辉在测试发射站副站长王军的指挥下,将塔架控制开关向右旋转90度,接着按下启动泵。

    环抱着火箭的第3组平台开始旋转,30度、90度、180度……乳白色的船箭组合体完全展露在眼前,灯光下,整流罩上的五星红旗图案格外醒目耀眼。

    “15分钟准备!”

    “祝你们好运!”44岁的飞船总装工人孙占海,向3位航天员挥了挥手,稳稳地从外面关上飞船返回舱舱门,接着又关上轨道舱舱门。

    塔台上人员全部撤离。完成了飞天前一切准备的3位航天员,静静地躺在距离地面50多米高的返回舱内。

    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显示,中间座椅上的翟志刚伸出双手,分别与左边的刘伯明、右边的景海鹏紧紧地握了一下。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专程赶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航天员壮行并观看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拿起可视电话,满怀深情地对3位航天员说:“希望你们圆满完成此次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汇报!”

    话筒里传来航天员充满自信的回答:“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5分钟准备!”

    3位航天员再次检查调整束缚带,关闭面窗,镇定地等待飞天时刻的到来。

    点火:4秒钟的漫长等待。

    “……5、4、3、2、1。”随着零号指挥员郭忠来清晰有力的倒计时口令,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39岁的郭忠来第一次担任神舟发射的零号指挥员。

    在郭忠来的面前,并排摆放着5个话筒:广播、对上、对下、天地主、天地备。即使是在发射准备的最后一秒钟,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零号指挥员也有权中止发射。

    “点火——”

    控制指挥徐文西迅速抬起右臂,果断地按下那颗大拇指大小的红色按钮。

    1500米外的移动发射平台上,一股橘红色的火焰从长征二号F型火箭底部猛地喷射出来。

    发射中心指控大厅内,灯火通明。墙面上两块实时直播发射场景的巨大电子显示屏,瞬间被红黄色的烟雾填满。在一排排闪烁着的计算机屏幕前,上百名科技人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不停跳动的各种数据。

    1,2,3,4……足足4秒钟时间,火箭仍稳稳地坐在发射平台上,似乎如同即将远行的游子,不愿意离开母亲温暖的怀抱。

    等待,让人透不过气的等待。480吨重的火箭,似乎压在每一个人的神经上。

    这4秒的停滞,就如同跳水运动员在起跳前猛地将跳板踏下蓄势。现在,那股蓄积的力量604吨的巨大推力开始托着火箭徐徐升起。

    火箭底部喷出的几千摄氏度高温的烈焰,在几秒钟内就将导流槽中数百吨水变为蒸汽。烈焰与蒸汽被压迫着从左右两侧的槽口喷薄而出,随即如同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高达数十米的烈焰,一刹那将整个戈壁辉映得如同白昼。

    酒泉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大厅内,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计算机。屏幕上的数据显示,3位航天员一切生理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巨大的呼啸声骤然而至,似炸雷滚过,如天崩地裂。数千米外观摩席上的观众同时感受到了滚烫的气浪和耳膜的强烈震动。

    长征二号F型火箭开始了它的第7次飞行,也开始了长征火箭家族的第109次飞行。

    这是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谢幕之旅。在完成托举7艘神舟飞船的使命之后,这种专为载人飞行而打造、为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历史性突破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火箭,将把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火炬,传给发射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的下一种火箭。

    飞翔!飞翔!火箭加速上升,一束眩目的金色火光划破墨蓝色的天幕……

    轰鸣声渐高渐远。

    第12秒,火箭的尾部像被什么力量拽了一下,高速飞行的箭体向着东南方向微微拐了一个弯。

    越飞越快、越飞越远的火箭,渐渐成了夜幕中的一个亮点。没有看够的人们,只能从还留在天幕上的烟雾回味昙花一现般的壮美。

    相当于5倍自身体重的过载压力,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重重地压在座椅上。身着14.5公斤重舱内航天服的3位航天员,蜷曲着双腿,如同安睡在母亲子宫中的胎儿。

    “尽管他们的耐受力超越常人,但此刻也需要通过调整呼吸来应对这段最难熬的时光。”曾先后把神五、神六航天员送上太空的黄伟芬说。

    “火箭飞行正常!”

    “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正常!”

    潮水般的数据源源不断地涌向指挥控制中心。发射场各测控站的光学、红外、遥测设备,太原、渭南、青岛的测控站,分布在三大洋上的5艘远望号测量船,接力般把测控数据实时传来。

    “从火箭点火的那一刻起,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就全面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有上千个单位、10多万人员参与到了这一工程之中。

    神舟飞天的壮美航迹,牵动着万千人的神经。

    从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到成千上万的普通航天人,全都紧盯着神舟七号那向着天边延伸的航迹。

    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和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同时启动。

    在东风、银川、榆林、邯郸各个陆上应急搜救点,救生大队大队长刘涛和几百名同事已经携带救生装备,坐在已经启动的直升机和特种车辆里……

    广播里,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

    第120秒,“逃逸塔分离”。这意味着火箭和飞船越过了最为危险的上升段前两分钟。

    第138秒,“助推器分离”。火箭进入52公里高空,捆绑在箭体上用以增加推力的4支小火箭完成了使命。

    第159秒,“一、二级分离”。在飞过平流层和中间层之后,火箭芯一级自动脱离,芯二级就要和飞船一起接近大气层的边缘。

    第198秒,“整流罩分离”。火箭已经飞出稠密的大气层,神舟七号在太空中露出自己的真面目——飞船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护了……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杨利伟始终紧盯着计算机屏幕。5年前,他在首次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时,曾由于火箭高速飞行产生的振动而感到“很不舒服”。

    “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说,科技人员经过严密测算,在火箭助推器内新安装了一套“变能蓄压器”,一举解决了火箭上升过程中的振动问题。

    “神舟七号报告:舷窗打开!”

    当听到从110公里的高空中传来翟志刚清晰的报告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内,首飞太空的“航天英雄”杨利伟鼓起掌来。

    三翱游太空

    太阳从东方升起,朝霞满天,湛蓝的天际,辽阔无边无际。西边的太阳落山了,东方的明月冉冉升起,月宫里的嫦娥在月宫轻歌曼舞,在向人间挥手微笑。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在天宫瑶池举行的蟠桃盛晏。天上琼楼玉宇,人间泥瓦土墙。千百年来,人们在仰望天宫在遐想,在作飞天梦想。人们仰望天空希冀像雄鹰那样展翅在天空翱翔。在14世纪中国明代,有一位叫万户的军中工匠,制造了一把“飞天椅”,并在椅子后面捆绑了47支“飞龙”火箭,试图乘坐它飞上天宫,游览琼楼玉宇。万户在椅子上坐定,手持两只大风筝,点燃火箭,“飞龙”火箭把座椅推向空中,随风筝飞了起来,但很快一声爆炸,“飞天椅”跌落下来,万户以生命为代价的尝试终告失败。

    万户飞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搏击太空的英雄,他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借助火箭推力升空的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创造性构想飞天的人,因此他被世界公认为“真正的航天始祖”,为了纪念这位世界航天始祖,世界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户山”。

    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宇宙的奥秘的前进步伐。中华民族在经过百年积贫积弱的历史之后,在满怀信心走向民族伟大复兴时,处于人类科技最尖端的载人航天领域的一个腾空而起的场景,以及一步迈进的太空现场,无疑有着强烈的喻意。它让我们明白,除了致力于科技生产力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没有什么能让我们达成梦想。同样,除了和平利用太空的愿望,充分展开国际合作,也将没有什么能让我们拓展中华文明的生存空间,最终构建属于全人类的太空文明。

    中华民族曾经在漫长的岁月,以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遥遥领先于世界。今天,我们在人类文明的征途上跋涉,在宇宙的浩淼中寻找,从容而不迫,自信而豁达。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已经微笑着在向我们挥手,那一场正在微笑中的太空漫步表达了中国人民在宇宙探索和开发中的自信。

    翟志刚正在打开舱门。首先进行的是舱门解锁,先提拉一下再开始旋转。此时此刻翟志刚站在着力点上,在太空当中完成一些动作都比较缓慢。因为失重情况下,一些旋转动作比较慢,否则的话人会跟着旋转起来。舱内有2000帕、3000帕压力,如果在地面上去拉的话,比较容易的。舱门打开了,这是历史性的一刻,16:39:33。这一步跨跃,独步寰宇;这一刻历史,铭刻辉煌。虽然是一个人的行走,却牵动13亿人的心跳与祝福;虽然是短短20分钟的实现,却凝结五千年梦想与光荣。这一步把奥运开幕式上那29个巨大的烟花足印合在一起,构成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灿烂印象;这一刻,让一个民族从苦难而坚韧的历史叙事中跃然而出。

    翟志刚漫步太空,挥动鲜艳的五星红旗的一刹那,无数的中国人仰望星空,希望能发现航天英雄翟志刚的身影,尽管靠肉眼根本不能捕捉,但我们还是在仰望,因为那里正在发生人类史上传奇的一幕:外太空首次见证了中国航天员的步伐。

    这一步,是中国人对自己的超越,这一步,是中国人对梦想的追求,这一步,是中国人与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这一步,整个人类都在眺望。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让航天员从本国航天器上行走太空的国家。

    公元1076年,苏轼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千古词句。932年之后的今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青天之上俯瞰地球,遥望月球,凝视这茫茫宇宙。如果东坡居士再世,想必再度泼洒笔墨豪情,新添诗词妙句。

    人类第一个漫步太空的航天员列昂诺夫回忆出舱的那一刻说,“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地球的上方呈现出彩虹的颜色。我对自己能在地球上空飘荡,而不会像一块石头那样掉下去感到惊奇。”出了舱的列昂诺夫,就像一只张开翅膀的海鸟,从飞船旁边滑翔而过。而就在刚才的这一刻,翟志刚踏着列昂诺夫们留下的足迹,翱翔,翱翔。这是人类共同的骄傲,这里留下了列昂诺夫和翟志刚的足迹,也留下了300多名航天员的足迹,这就是人类的足迹。哪怕这些足迹看不见,摸不着,但这些足迹已然驻足在记忆里,激励着人类对文明的探索,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翟志刚在太空行走了约20分钟。这20分钟,对于翟志刚来说,一定是无限传奇的20分钟,星星跃进视野,卫星在周围掠过,地球上辽阔的海洋再也不那么“浩瀚”,这样的情景,一生也难以忘怀,一生也难以重复,我们与他一起难以忘怀。这是翟志刚的20分钟,是刘伯明、景海鹏的20分钟,也是那么多叫不起名字的航天人的20分钟,这更是中国的20分钟,是你和我的20分钟。奇妙的20分钟。沉睡的宇宙被再次唤醒。

    但这样的奇妙还将有许多回。翟志刚的行走是为了下一次地探索,从神舟1号到神舟7号,我们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地看得见的跨越,我们还将实现更多的跨越,只要理想长存,对宇宙的探索将长存,属于中国的以及人类的骄傲也将长存。

    太空中并不仅仅有美妙,也有各种危险。由于地面上无法完全模拟太空中的环境,出舱既需要技术、智慧,更需要勇气。翟志刚和他的伙伴们紧密配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以这样的行动告诉了世界:中国人,从来不缺乏英雄;中国人,更将以此为人类的文明前程作出属于中国的贡献。

    在中华民族经过百年积贫积弱的历史之后,在满怀信心走向民族伟大复兴之时,处于人类科技最尖端的载人航天领域的一个腾空而起的场景,以及一步迈进的太空现场,无疑有着强烈的喻意。它让我们明白,除了致力于科技生产力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没有什么能让我们达成梦想。同样,除了和平利用太空的愿望,充分展开国际合作,也将没有什么能让我们拓展中华文明的生存空间,最终构建属于全人类的太空文明。

    1970年4月24日,随着一曲《东方红》的旋律通过广播电台在神州大地回荡,我国自己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1999年中国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来的几年,随着神二到神四无人飞船的发射,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也越来越走向成熟。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将中国的第一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了太空,无数国人顿时热泪盈眶。茫茫苍穹,浩瀚宇宙,千万年来第一次迎来了中国人的造访,整个无垠的未知世界向我们张开了臂膀。神五,中国有了第一位宇航员;神六,又有两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尽管每次发射进入太空的人数越来越多,技术任务越来越复杂,不过他们都是在飞船内部活动,没有和外太空有亲密接触。而这次神七,中国宇航员终于可以打开舱门,亲身在太空漫步,和她来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国人首次在太空挥动五星红旗。

    四凯旋归来

    2008年9月28日,我座在电视机前,目击了航天员飞天归来的全过程。28日下午,神七主着陆场站站长贾书贵坐在指挥方舱里,一个点号一个点号的呼点,语言干净简洁。负责搜救工作的副站长药亮已经带领队员们,把所有的搜救设备装载到直升机上。这套程序对于这个从神一回收到神七回收一次都没有落下的大个子来说,相当熟悉。但这次不同的是,搜救任务全部交给空中来完成,药亮的压力还是比以前大了一些。在检查完所有的工作流程后,他跑到停机坪外,看着天抽了一根烟。离飞船返回还有90分钟,地面的回收搜救分队提前出发了。副指挥长马甫君指挥着4辆特种车辆和一些保障车辆,提前向预定地域开进。

    按要求,地面搜救分队必须在飞船回收前,进入到距离理论落点大约20公里的地方待命,然后根据指令进入现场。他们的任务是等航天员的搜救任务完成以后,进入现场处置飞船返回舱。

    “我们是打下半场的,上半场由空中搜救分队来完成。”马甫君这样形容他们的任务。

    气象台传来了气象预报,主着陆场天气晴间多云,能见度在10公里以上,符合飞船回收条件。这是个非常好的消息,有人忍不住喊了一声:“好!”

    时间接近17时,希拉木伦寺庙旁的野外临时停机坪上,6架搜救直升机的机桨缓慢地开始转动,轰鸣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

    因为主着陆场在这里的红格尔,这个小镇连同它丰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柔美的草原民族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主着陆场空中搜救任务都由总参某陆航团担负。这次,他们派出了包括4名特级飞行员在内的优秀机组,飞行员全部参加过汶川地震空中救援任务,很多飞行员刚刚完成奥运安保任务就转场到草原上。

    由于今年的搜救模式由原来的空地共同搜救,改为“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模式,直升机一响,就意味着搜救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各号注意,出发!”随着调度参谋的口令,6架直升机依次腾空,向飞船理论落点飞去。按照要求,直升机要飞临理论落点的四周,悬停在空中,等待飞船返回。

    机舱很小,神舟七号任务又把搜救指挥平台搬到了空中,用机载海事卫通、高速电台、北斗用户终端等先进设备,对空中6架直升机进行实时指挥,这使得机舱更加拥挤。

    指挥平台上还安装了先进的搜救空中态势系统,能够随时标出飞行地域的地理信息,并主动完成返回舱的搜索。

    场站所属雷达、光学和USB3个测控站,所有的设备全部开机,硕大的天线昂着头,一圈一圈地追踪着目标。

    透过直升机的窗,能看到太阳一点一点地下沉。飞船该回来了。

    直升机悬停在理论落点的几个角上。

    “目视返回舱。”机组人员向后舱报告。所有的人都猛一提神,几个脑袋同时向窗外边望去。

    同一时间,机载的搜救设备也收到了由返回舱发来的信号,信号源的经纬度被迅速标绘出来。在直升机的电子地图上,目标方位形成一个小红点。

    就在空中人员争相望着窗外时,地面人员也目视发现了目标。待命的车队中,早有眼尖者发现了天边的小黑点,高声喊了起来。

    小黑点越来越大,到半空的时候,已经变成一个披挂着金黄色霞光的大圆球。在距离地面大概1万米时,降落伞分两次打开,飞船被伞猛地一拽,速度马上慢了很多。总指挥隋起胜介绍说,这个伞展开后,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能使飞船速度由每秒数千米,最终减速至每秒8米。

    开始有车追着飞船跑,那是性急的媒体车。马甫君和他的专业队伍仍然在原地待命。飞船的回收与发射一样,有一个严格的流程规范,只能按照规范来,不允许自由发挥。

    大约只有两三分钟,直升机已经到达了飞船着陆点。向窗外望去,返回舱横卧在草原上。迎着返回舱信号灯刺眼的闪光,直升机开始逐次降落。

    跳下直升机,就闻到了飞船的味道。淡淡的,好像烧焦的玉米,飞船上的青烟还未完全散去。

    直升机降落的地点,离飞船返回舱最近不到30米,身着橘红色搜救服装的搜救队员鱼贯而跳,直升机也梯次停车,轰鸣声消退而去。

    第一个往前冲的人是李涛,他是主着陆场救生回收队空中分队一班班长,参加过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所有搜救任务。由于每次返回舱的舱门都是由他打开,所以人送外号神舟“第一开”。

    搜救队员的动作非常迅速,几项工作同时开展。警卫人员负责开设警戒区,也就是不到2分钟的时间,内外几层的警戒线开设完毕后,所有的人员只能按证件进出警戒区。

    照明灯、视频传输设备、卫星通信设备各就各位。

    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对返回舱的外观“体检”等工作全部完成,李涛站在指定位置,准备开舱。

    医监医保人员已经等待在旁边。

    一名技术人员在向指挥部请示,经过他的检查,飞船外观和电路都没有问题,建议可以开舱了。

    李涛开启了舱门。接下来的时间是属于医监医保人员的。按照规范,航天员必须由医监医保人员进入舱内进行身体检查确认后,才能出舱。

    询问和观察判断持续了40多分钟,这段时间,航天员还需要在舱里做一些适应地球重力的调整。

    终于,在做出一连串的检查后,医监医保人员向指挥长报告:“航天员健康状况良好,建议主动出舱!”

    现场有人带头鼓了几下掌,但更多的人还是屏住了呼吸,等待着3位天外归客。

    大约5分钟后,翟志刚带着笑容,身着乳白色航天服出现在舱口。从他入选神五乘组开始,翟志刚的笑容总是那么充满阳光。

    笑容的感染力是无穷的,翟志刚一笑,全场的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热烈地鼓起掌来。

    刘伯明也出来了。最后出来的是景海鹏。简短的现场媒体采访后,张学亮和他的队友,抬起翟志刚,向医疗飞机走去。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九,时逢月底,看不到月亮。

    为了保障航天员的绝对安全,航天员出舱到走上直升机,都有两名队员负责,像抬轿子一样送上直升机。

    神七任务的回收搜救时间放到了傍晚,这也使呼和浩特成为航天员回到地球后的第一个“家”。按预定方案,3名航天员将在这里过夜,于29日搭乘飞机返回北京。

    3名航天员分别登上了3架直升机,再次起飞。此时,呼和浩特某军用机场和解放军第253医院,已经做好了迎接航天员的准备。

    这样一个夜晚,3位航天员应该都能睡个好觉。

    五举国欢庆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举国欢庆,中华儿女和海外华侨无不沉浸在胜利的欢腾氛围中。2008年11月7日,举行了盛大的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曾经创造人类历史的光辉灿烂的文明,引领世界多少个世纪。从现在开始,中华民族已经把落伍的一个多世纪重新找回,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再添辉煌!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奋勇夺取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又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现在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探索宇宙空间凯旋归来,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圆满成功。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历史性卓越贡献又添新的篇章。

    中国人终于完美地实现了飞天圆梦!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