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亲切、感动和淡淡的沉重——读《工人》

章节字数:2415  更新时间:12-02-15 09:06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听”读完泽俊老师的长篇《工人》用了我大约三周的时间,这个速度对于我来说是太慢了,不是我工作有多么繁忙,而是,我知道,读这样的作品是要有一两个小时的闲暇,且又能平心静气的。我从小就爱读书,却一直不敢苟同古人那马上、枕上甚至厕上的读书方式,那些零散的、或忙乱或迷糊的时候也只能用来读读那些仅供娱乐的网络小说罢了,严肃的文学岂能如此随意?幸甚,果然不虚此读!泽俊老师的《工人》是我近年读过的小说中最让我心动的一部,就如一盅竹叶青,带着酒的浓醇,药的芬芳,入喉苦涩甘辛,悠然于胸,回味无穷。

    不好意,先看了梁晓声先生写的序和泽俊老师的自序,我知道,泽俊老师是大手笔的,是要为中国的工人阶级,尤其那些为“三线”贡献一生的老一辈们树碑立传的,但恕我才疏识浅,读完全书我也没能对工人阶级有个整体的把握,教科书上的工人阶级是气势磅礴的、是重若泰山的、是冲锋在前的更是斗志昂扬的,可我看到的却是那一家又一家负担沉重的艰难前行,怕是阅历不够吧,我还得修炼。不过,泽俊老师,如果您问我“你在读完后最初的感觉是什么?”,我的回答一定会吓您一跳,因为,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亲切,回家般的亲切。因为,我也出身一个工人家庭,父母从北京走到了湖南,同样为了“**能睡好觉”,他们奉献了自己也奉献了子女。我惊喜的发现尽管一南一北,“三线”的生活却怎就那么的相似?我的家不是土坯房却仍是那简陋得四处透风的砖房;我从小就上山采野果下河捞小鱼;我们小伙伴经常到厂区里拾破烂,也最喜欢在废品堆里寻找那最值钱的红铜丝儿;不同分厂、不同学校的学生也少不得打打群架、动动拳脚。对了,泽俊老师,那康乐棋可不是大川的发明哟,我们那里也有的,跟您说的一模一样,是中国象棋版的“司诺克”,我小时候可是高手,要再能找到这玩艺儿,一定跟您打上几局!跟小说里的那些孩子一样,我也在厂子就业了,我干过钳工,当过会计,后来又是车间办事员,身边那些工友和大川里的工友一样,有的憨实,有的聪灵;有的心怀大志,有的爱耍小聪明;有的粗野豪放,有的安于现状……。因为失明,我离开那个厂子很久了,有时想起恍如隔世了,但读着《工人》,一份份惊喜、亲切、贴心和温情让我忆起了那里的一切,那里的人们。读着读着,我找回了自己,我就是个工人,我就是《工人》中的一员,这令我骄傲,令我激动,感谢泽俊老师!

    我是不懂得写作的,间架结构、起承转合经常会把我弄糊涂,所以对于《工人》我是说不出什么太理性的东西的,我只是会经常想,泽俊老师一定是一位感情细腻的人,要不,怎么会把女性描绘得如此生动、如此深刻?坚忍的母亲,善良得有些儿“傻”的母亲却让所有的读者体味到了母性的力量、爱的伟大和质朴的光辉。而全书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锦华了,她美丽善良、活泼可爱,她几乎堕落却苦苦挣扎,她意志坚韧追求真爱,她最终玉殒却心满意足,一个充满矛盾,惹人怜爱,令人心生敬意的女人,只要她一出现就会捏住我的心,美有错吗?爱有错吗?她有错吗?可问题出在哪儿呢?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锦华最终毁灭了,但留给我的不仅仅是疼心和怜惜,还有着无尽的深意,这大概就是文学吧,这大概就是泽俊老师最想说的吧。

    我不知道为什么读完全书总有一层淡淡的沉重压在心头,挥之不去,说不知道,其实也不尽然,只是原因太多了,泽俊老师给我的思考太多了。对于“父亲”,书中的戏份似乎并不太多,但他临去世时让“我”读《圣经》的那一幕却让我的心揪在了一起,直到现在,我总还想再读读那段,却又不忍、不敢。人是要有些信仰的,“母亲”信奉基督,一生坦荡安乐,“父亲”一生善良勤勉,大半生为党工作,却因无法理解时代的变迁,无法认识历史的潮流而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对于一个八旬的老人,孩子们是无法给他讲清这一切的,所幸的是他还记得年青时教堂中的只言片语,能在《圣经》中安祥地离去也足令我们心安了,其实,抛开所谓迷信、教义、信仰,所有可以表达人性的本质,所有可以引领人们向善、平和、乐观的东西都是可取的。正如“我”所说的那样,如果“父亲”在改革开放之初去世,他会十分满足、十分安心,我要说,如果“父亲”再活十年,看看现在他的孩子们美好的生活,他的离去同样会是满足安心。只是,他老人家是在时代变迁的“阵痛”期时离世的,他感觉到了一些混乱,却无法理解更无法改变,那么,从宗教去寻找些临终的慰藉又有何不可呢?但毕竟是一份遗憾!由此我想《工人》中那么多不公与不甘,我们应如何去面对呢,泽俊老师是不是用“父亲”的离世在告诉我们些什么呢?或许,我们所处的时代有着那么多不合符道德规范,甚至不合符法律条文的地方,或许一些人利用不正当手段致富了、当官了,但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长处,也有着特定的不足,如果站得再高些,如果更开放些更阔达些,我们何必要烦恼?人的一生是很短的,坚守自己的原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每个人都会因自己的原则而成功,也会为自己的原则而付出代价,这是必然的,“我”是这样成功的,王文学也是这样“成功”的,他们各得其所,而后事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了。我不知道这么理解《工人》对不对,但我知道我没有泽俊老师的豁达和超脱,所以看着《工人》里形形色色的人们,我仍沉重。惭愧!

    《工人》对我来说是个高峰,让我提意见可真是难为我了,从我的文学水平和理解力来说,《工人》是完美的、深刻的、脱俗的,如果非要写点不足,我的感觉就是一些人物本可以写得更透的,比如祥子,是个矛盾集合体,他有点太“配角”了,没有充分展开,太可惜了。还有一些情节,如父母与舅舅的巧遇,可能是篇幅所限,显得有些突兀。另外,作为第一人称的写法,我整体的感觉是讲述和旁白有点过多,常常使读者的情绪刚上来,刚融入文中人物就被旁白带回到现实或理性的层面,有时甚至会出现思维的中断,“看小说者”和“小说中的一员”的感觉是不同的,我不懂从写作角度讲自述性小说应是什么样的,但这是我读这本书时感到的最大不足,请泽俊老师指正。

    海龙(注:本文作者是盲人)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