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水之暗涌,海之倾  第13章

章节字数:2811  更新时间:12-01-28 20:31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是曾经试过,而且现在也没有放弃,只是文姬根本不知道吧,因为完全没什么效果。”

    利达苦笑了一下。

    文姬确实没有感觉到过奏国有什么不同,但她还是想知道哥哥到底是怎么想的。

    “哪些方面的变革呢?”

    “我刚刚也说过,想要在为官者之间有所变革,首先需要有后备的人才。没有新的人才,其他的都谈不上。而自奏国开国500年以后,各项事务都已经基本完善,从那时候起,百姓中进学的人就变的少了起来。”

    奏国在现任宗王刚刚成为王者的时候,虽然还不到满目疮痍,妖魔肆虐的地步,但也因为上一任王者失道后,王位空缺近十年,而使国家内部很多制度都支离破碎。

    最开始的百年里,宗王带领着自己的子女驱除进入国家的妖魔,修缮荒废的农田,安抚百姓,让他们重新回到自己的家园。

    后来,宗王完善了教育制度,确定了奏国选拔官员的体制,不断补充新的官员入朝。比较重要的官位都有了合适的人选,这些,又花了百年。

    在二山的时候,一家人齐心协力,维持并完善着奏国的建制,选拔了一些低层的官员。因为重要官位的人员已经确定,不会更改,为了安置那些上过大学的人才,奏国又建立了一些新的机构。在奏国三百年到四百年之间,也一直没有发生人民动乱之类的现象,大家都觉得奏国平稳的跨过了二山。

    然而自开国五百年起,由于奏国的官员已经不少,再也没有什么职位能够安排新入职的人员。那些花着辛苦挣来钱财,上大学,希望自己有所作为的百姓,突然失去了自己能够实现价值的位置。因为奏国已经无力安排他们了。然而那时,因为很多其他国家刚刚开国或是治世时间还短,有些人就选择了离开奏国,在别的国家走上仕途的道路。然而毕竟不是本国国民,这些人在异国并不能被重视,或者委以重任。只是做一些很小的官吏。他们心中已经生出不满。

    后来不久的时间里,有一小部分觉得自己被浪费了的人才就有些叛乱的表现。在奏国国内占地为王,拉拢周围的百姓,好像要自己建立一个国中之国的样子。国家不承认我的才学,我就自己做这一带的王者。

    然而叛乱并不是大规模的。因此宗王甚至没有亲自处理这些事务。利达当时来到了叛乱区域。平息了叛乱,并没有特别关注的上报宗王。不过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产生,利达决定先暂时关闭一些庠学,缩减进学的人数,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民众安于本分,以务农为主。

    这却为奏国埋下了一个危险的伏笔。

    利达也因为这件事,意识到了,如果为官者都是仙人不老不死,又很少有会放弃现有的优越生活而去除仙籍的人,那么,官员一成不变,就无法有新人加入为官的队伍,进入庠学的人就没有发挥自身价值的空间。这次叛乱虽被压了下来,但总归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利达希望改变官员制度,让它有一定的流动性。

    但,现任的官员们都已在位500年了。为什么他们必须被撤职?利达将自己的想法在朝堂上诉说给了宗王,大臣们一时间群起反对,议论纷纷。那天的早朝甚至一度中止。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奏国的官员们都人人自危。有些找到宗王,向王阐述着自己开国时的功绩,指责宗王不能过河拆桥。有些拉帮结派,甚至准备一旦宗王下令废除他们的官职就起兵造反,向宗王施加压力。更多的官员,还是苦口婆心的劝利达,说现在奏国稳定,干吗想这些有的没的的事情,让人们担心。最后利达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被宗王严厉的批评了一顿。还让他在朝廷上亲自向大臣们道歉,请罪。

    利达当时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但他仍然不想放弃自己的想法。决定首先从自己管理的下属官员开始灌输这种思想。虽然依旧困难重重,但因为自己手下的毕竟大部分是有些小官,甚至是闲散的官职。官员们能够得到的福利并不像朝廷重臣那样优渥。百年下来,已经有一些人能够理解利达的想法了。而且也找到了新的生活方法。这个时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因为奏国一成不变的官员制度,自从庠学规模被缩减之后至现在已经有近两百年的时间,入学的人数越来越少。因为在十二国这样一个以农耕为主的世界中,如果不是入朝为官,上学的意义和价值确实非常微弱。而且上学的费用对大部分人来讲还是不小的一项开支。因此人们就放弃了入学。

    好不容易有的官员支持了官员变动的制度,却失去了能补充上来的人才。正因为如此,利达才深刻的理解了变革在奏国的不易。

    “我到现在为止也一直在向百姓们宣传入学的好处。但是总没有让他们收获更多的粮食来的实际,接受这种想法的人少的可怜。我一直在努力,也没有放弃。本来觉得再用个几百年的时间怎么也能有些成就。”

    “只是哥哥没有想到,我们花了几百年才发现的问题,阳子在登基初始就考虑到了。”

    “对啊,她不仅想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极力避免出现像我们同样的问题。”

    “如果阳子没有派人来宣传大使馆的事情,哥哥准备再一次向父亲提出奏国的问题所在吗?”

    上一次利达提出的引起了奏国动荡的话题时,文姬正在恭国。当时奏国开国500余年,雁国400余年,而恭国的新王珠晶刚刚自蓬山归国登位。因为供王是升山而称王的,在升山进入黄海的一段时间内,与自家的哥哥利广有不小的缘分。可以说供王能够顺利自黄海登上蓬山,利广也是功不可没的。利广很欣赏恭国这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在珠晶回到恭国以后,利广就说自己家妹妹肯定也希望认识供王,而且肯定能聊的来。之后利广果然把这事告诉了文姬。所以奏国动荡之时,文姬正在恭国和珠晶在一起,因此对当时奏国国内具体的情况并不了解。她没有想到当时父亲会如此严厉的指责哥哥,在她的印象中,父亲一直是位可亲可敬的人。哥哥本没有错,父亲却让他在朝堂之上请罪认错,这对于一国的王子来讲,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侮辱。十二国中,位高者就是权威,哥哥的地位,要比那些朝臣高了不知多少。

    “父亲并不是向那些臣子们妥协,而是担心他们说自己过河拆桥。你想想看,我们奏国的重臣中,有多少是当年帮助父亲稳定了国基的?这些人不动,官员变更的制度就是一纸空文。而这些人,父亲是不可能用王的身份命令他们接受变革的。”

    “那哥哥是怎么想的?”

    “如果木铃没有来,我本想从自己手下的官员变革开始,慢慢推进。再过个几百年的时间,总能一步步实现。然而木铃既然提出来了,我也不想等了。谁知道这几百年间不会有什么问题呢?既然知道变革是对的,那就尽早做吧。”

    “哥哥的意思是不管父王是否同意也要一试?”

    “恩,必要的时候也该给父王下一剂猛药了。总是瞻前顾后的不敢变革,那只会让一些倚老卖老的朝臣越发的放肆。现在有些人的作为不已经有些过分了吗?肆意买卖奴仆,对自己的家丁呼来喝去。这些人也是奏国的子民,并不比那些朝臣卑贱。”

    “我就相信哥哥是个敢作敢为的人。相信父亲会听我们两个好好说的。”

    “不管怎么样,回宫跟父王解释一下吧。如果是木铃来,她的话肯定比我们两个的还厉害。还是由我们先去跟父亲讲,慢慢让他接受比较好。”

    “好,哥哥,我站在你这边。不信我们无法说服父亲。”

    利达和文姬边说边向清汉宫的方向走去。十二国各国的宫殿都在山上,称为上界,而百姓居住的地方因为在王宫之下被称为下界。现在,兄妹两个就已经来到山脚下,面前是高不见顶的隆恰山,二人骑上各自的骑兽,向着山顶飞去。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