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妃子  十 李世民之亡国公主杨妃

章节字数:9137  更新时间:12-07-23 18:06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杨妃,隋末唐初人,隋炀帝女也。唐太宗李世民“四妃”(正一品)之一,徽号未载,安葬地亦不明,生太宗子吴王李恪、蜀王李愔,生女未载。

    “恪母,隋炀帝女也。”出自《旧唐书李恪列传》,聊聊一语道出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李恪生母显赫的出身。

    其后《新唐书李恪列传》中证实道:“……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后面多认为指代李恪)”

    杨妃是正史记载中隋朝皇帝隋炀(明、闵)帝杨广第二个女儿,隋炀帝的长女是著名的南阳公主。

    唐太宗杨妃原是隋朝身份显赫的帝女,隋朝杨氏门鼎贵重,自诩源起弘农杨氏,是杨姓的郡望之一,始自西汉丞相杨敞。杨敞玄孙杨震东汉光武帝时官居太尉,人送称号“关西孔子”。隋朝的建立,使得这个家族更是成为天下一等望族。除隋朝皇室外,越国公杨素,也是这个家族的著名人物。杨妃的祖父是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长达4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杨坚中止北周北齐时期胡化逆流,复汉姓,推行汉化,为后来唐宋汉文化大发展奠定基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杨妃的曾祖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杨坚的夫人独孤伽罗即杨妃的祖母册封皇后,史称文献独孤皇后。独孤皇后乃周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第七女。史载独孤信“美容仪,善骑射”是当时闻名的美男子,其三个女儿先后封为北周、隋、唐三朝皇后,史称他为三朝国丈。因此杨妃可以说是杨氏与独孤氏的直系血亲,其门阀贵盛,翘楚当世。

    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共育有五男五女,史载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感情甚笃,朝夕相处无异生子,“高祖甚宠惮之。上每临朝,后辄与上方辇而进,至阁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寝,相顾欣然。”“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杨妃的父亲杨广乃隋文帝夫妇第二子,公元581年封晋王,589年任行军元帅统兵伐陈,协助隋文帝完成统一大业,声望日隆。之后,在独孤皇后、杨素、宣华夫人等为首的政治势力促成下,杨广和王妃萧氏为首的晋王府采取的夺嫡策略奏效,公元600年,隋文帝终于废黜嫡长子杨勇,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在仁寿宫驾崩,杨广于灵前即皇帝位,年号大业,在位13年,史称隋炀帝。隋炀帝政绩和暴政都很突出,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修通运河”、“西巡张掖”、“开创科举”、“开发西域”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著名帝王。

    隋炀帝杨广见诸史料子女甚少,共四男二女。(帝谓侍臣曰:“朕唯有暕一子,不然者,当肆诸市朝,以明国宪也。”)隋成帝(元德太子)杨昭、齐王杨暕为萧后生。赵王杨杲为萧嫔生,一子早夭,推测可能为萧后所生。隋炀帝的长女南阳公主则在《隋书列女传》中单独列出,而杨妃不见《隋书》记载,却出现在《旧唐书》中。按照杨妃大约义宁年间的出嫁日期和女子生育规律,推测杨妃当最可能出生于仁寿末年或大业初年。杨妃于武德二年生李恪,则至少在武德元年嫁与秦王李世民,当时妇女婚配年龄一般在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还要考虑女性的一般生理常态,当然特殊成例也有。比如武则天母荣国夫人杨氏出嫁已经有四十多岁,李恪的第四个女儿信安县主则因为获罪也是四十多岁出嫁。据此推算杨妃最可能出生在仁寿至大业元年。这个时期杨广是皇太子,杨妃则很可能出生在东宫。当然杨妃也可能出生的更早,但决计不会迟于大业三年,那样她出嫁的年龄就会小于十岁。

    作为杨广为数不多的子女之一,杨妃在童年时代应当是衣食无忧,接受了皇室良好的教育。嫡母皇后萧氏为西梁明帝萧岿之女,后妃陈贵人陈婤乃陈后主第六女,宣华夫人陈氏为陈宣帝第十四女,陈后主妹,隋炀帝妃陈氏为陈后主第四女,皆为帝女。萧嫔当为西梁宗室,王氏为李渊外甥女,唐同安长公主女。杨妃的长兄杨昭大业元年立为皇太子,美容仪,有武力,能开强弓,自奉俭朴。卒,谥“元德”,义宁元年追崇为世宗成皇帝。齐王杨暕字世朏,小字阿孩,生于隋文帝开皇五年,美容仪,疎眉目,为父广所爱。长姐南阳公主美风仪,有志节,造次必以礼。年十四,嫁于许国公宇文述子士及,以谨肃闻。最小的弟弟杨杲,小字季子。年七岁,以大业九年封赵王。寻授光禄大夫,拜河南尹。杲聪令,美容仪,帝有所制词赋,杲多能诵之。

    杨妃的生母是谁史料无载,会有多种可能,尚无定论。有一部分人认为是隋炀帝的高级嫔妃所生,有些人则认为是一般姬妾所生,也有少部分人认为是萧后所生,争论颇多。尽管在大业后期,隋炀帝妃嫔增多,但在晋王和太子时期杨广的妃嫔数量有限(“晋王知之,弥自矫饰,姬妾但备员数,唯共萧妃居处。皇后由是薄勇,愈称晋王德行。”《隋书文四子》),生子也不多。根据生育自然选择概率统计,性别选择概率各为百分之五十(请参看相关自然科学理论和概率论理论),诸如出现三个儿子和十位女儿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当然《隋书》是否有遗漏记载其他公主的可能性应当被考虑在内,但一般也超不过五位。而且,生母外家的出身、地位如何,对杨妃“帝女身份”没有任何影响,也就是说,杨妃的“帝女”身份是由其父杨广所处的地位所直接定义的——古代男权社会中以父为尊,以父系血亲形成的宗法关系构成皇室统治权力的核心,母亲对后代不起决定意义,但外家的尊卑有时会影响其可能的尊宠程度。

    至于是否晋封为公主,是否婚配,封号如何则没有任何文献记载,也无确凿结论。参考同一时期比较著名的帝女如梁朝公主萧氏(即后来的隋炀帝皇后萧氏)、陈朝公主陈氏(即后来的宣华夫人)都没有关于其封号的相关史料记载,也未流传。(宣华夫人的封号后来在其母施太妃墓志上提到为宁远公主,近年考古发掘后才为世人所知,从而证明宣华夫人曾被正式册封为陈国的公主)。根据历代皇室制度,帝女一般情况下要由皇帝授予公主封号并赐金册,公主得封意味着经济(食邑)与政治上的独立。随后皇帝会在全国贵族子弟中择选驸马都尉进行婚配,往往都有着明显的政治意味和信号。可以确定的是,杨妃是杨广的亲生女儿,而非任何宗室之女。史料当中只有明确记载“帝女”二字可确定是皇帝的亲生女儿,其他宗室女是没有资格称为帝女的,这也是史学界确定杨妃身份的基本史料。北魏直到隋朝,公主制度尚不完备。史书所记诸位公主按照实际则有郡公主、邑公主等区分。因此很多帝女墓志铭上都会刻“某某郡公主”字样。此外宗室女因外嫁而封为公主的出身都有明确记载,比如隋朝著名的义成公主,突利可汗的正妻淮南公主。而隋朝丰宁邑公主则不太可能为“帝女”。

    无忧无虑的宫中时光转瞬即逝,随着隋炀帝登基以后修建大运河、长城和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三征高句丽,开创科举。他对人民奴役征敛日益苛重,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巨大的工程和连年的战争使民生不堪重负,加之隋文帝、隋炀帝政治改革触动了门阀的利益,引发大规模的叛乱。外表强盛至极的隋朝,在大一统的表面下却涌动着各种割据势力的暗流,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深刻的不安定因素,统治基础很不稳固。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李渊在《授三秦豪杰等官教》一文写到,“义旗济河,关中响应,辕门辐凑,赴者如归。五陵豪杰,三辅冠盖,公卿将相之绪馀,侠少良家之子弟,从吾投刺,咸畏后时,扼腕连镳,争求立效”。说明了关中豪强的数量、质量很高,势力强大,在受到朝廷的压迫后,反心尤盛。所以,在统治集团变乱时期,这些豪强,借机起事,纷纷而起。江淮到岭南地区,这些地方原来都是南朝的统治地区,有众多支持南朝的豪强地主,隋朝建立之后,它们大都成为隋朝的异己力量。一旦天下有变,这些潜在的力量立即起兵反隋。还有黄河中下游地区,即今河南、山东一带地主起兵的数量也很多。中原矛盾素来复杂,妄起风波,旧号难治(三国时期,曹操为稳定河北曾经建都于邺)。隋征吐谷浑后,国家马驴死者十有八九,后征高丽,隋炀帝诏征马匹十余万,主要出自中原,中原富人因此破家者十家而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如此激化,隋政权的根基已经摇摇欲坠。于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三股势力,以李渊、杨玄感为代表的隋朝高官显贵,以萧铣、沈法兴为代表的南朝残余势力,以梁师都、刘武周为代表的地方大族豪强群起反隋,锋镝鼎沸,星离棋布。一意孤行在外巡视的隋炀帝继雁门之围后再也无法回返国都大兴,而是带领十万骁果南下江都,企图割据而后东山再起。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大兴城破之后,杨妃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由皇女变为皇姑,假如册封应为大长公主。但即使这样杨妃的皇姑身份仍然没有维持多久,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缢死。同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废杨侑为酅国公,闲居长安,次年五月遇害。隋朝复国希望彻底覆灭,宣告灭亡,立国共三十八年。李渊史称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而后,李渊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为齐王。杨妃从帝女之尊彻底沦为亡国之女。“覆巢之下无完卵”,亡国惨祸接踵而来,隋炀帝被害之后,杨妃的亲兄弟齐王、年仅十三岁的赵王皆惨遭宇文化及逆臣杀害,亲属死者不计其数,如今都随炀帝安葬于吴公台下。杨妃的嫡母萧后和姐姐南阳公主等宗亲被监禁随宇文化及北上,窦建德击溃宇文化及后,萧后由义成公主迎至突厥,其后立隋炀帝之孙杨政道为隋王,南阳公主则回归长安。唐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击溃突厥大军,萧后带传国玉玺归返长安。

    杨妃的姐姐南阳公主于开皇六年出生,开皇十四年出降宇文士及,隋朝灭亡时年仅三十二岁。而曾作为帝女的杨妃不知何故突然下嫁于唐高祖第二子,当时已封秦王的李世民。很多人推测两人属于政治联姻,也有人认为两人曾是旧识,但史料无任何记载。隋唐典型的门阀政治使得世家大族之间频繁通过婚姻缔结政治同盟,彼此之间互为姻亲盘根错节,杨妃与秦王李世民从血缘关系上就是典型的表亲,杨妃的祖母隋文献皇后和李世民的祖母唐元贞皇后(追封)分别为独孤信的第七女和第四女。两女又分别是隋炀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因此杨妃可以称为李世民的表姊妹,两人的结合不仅从血缘上更从政治上充实了李渊家族的根基,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和杨妃之子李恪和李愔,承袭了隋唐两代大一统王朝的正统皇室血脉,还融入了后周门阀独孤家族的基因,称为天潢贵胄此言不虚。

    杨妃究竟是何时嫁入秦王府的,根据其子李恪出生基本时间可以推测出来。

    李恪,唐武德二年生人,与长子李承乾同年。杨妃最晚于武德元年要入秦王府,也就是唐受隋禅让改元武德之时。至于她是以什么身份嫁入秦王府,则不得而知。目前多数人倾向认为以大长公主(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身份嫁入秦王府可能较小,而是在武德元年五月后以国公亲戚的身份礼聘入秦王府,其品阶不详。以燕氏礼聘入府后墓志称其为贵人(据唐制一般而言孺人是亲王有品级侧室的称谓,燕氏的封号令人不解,原因不明),应与之相当。按道理说,杨妃的人生轨迹从此应该平稳,会作为一个秦王侧室默默沉入历史长河。也许是因果循环,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李世民功劳过大,引起皇太子李建成的警惕。秦王李世民早有夺嫡之心,各派斗争你死我活。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悍然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杀。初八,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八月八日,李世民于东宫即位,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就是后来誉为千古贤君的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627—649)。如果杨妃在世,她在离别大兴宫不到十年之后,又跟随其夫李世民重新踏入昔日皇宫,彼时之家又为今日之家也,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的吊诡。

    周礼制度天子周围当环绕四星,前朝以皇后与三夫人为四星,共同辅佐天子,齐掌后宫诸项事务,被称为四星制度。四星制度源于周朝周天子有三平妻曰夫人列后下,根据周礼,后宫年过五十,就不得侍寝,惟四星除外。

    《吕氏春秋》中道:“王者一后三夫人。妃即夫人,与后参职,配王兼众事。王者亲耕,故后妃亲桑也。”《史记天官书第五》讲:“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後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馀三星後宫之属也。环之匡卫十二星,籓臣。皆曰紫宫。”

    因此《旧唐书后妃传》开头曰:“三代宫禁之职,《周官》最详。自周已降,彤史沿革,各载本书,此不备述。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其余六尚诸司,分典乘舆服御。龙朔二年,官名改易,内职皆更旧号。咸亨二年复旧。开元中,玄宗以皇后之下立四妃,法帝喾也。而后妃四星,一为正后;今既立正后,复有四妃,非典法也。乃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等三位,以代三夫人,为正一品;又置芳仪六人,为正二品;美人四人,为正三品;才人七人,为正四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为正五品;自六品至九品,即诸司诸典职员品第而序之,后亦参用前号。”这段史料提到,唐朝初期是以四夫人为四星,增设贤妃一人,违反周礼原来制定的皇后与三夫人为四星的制度,不知何故。

    而《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六》中提到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高宗大帝(唐高宗李治)、恒山王承乾(李承乾)、濮王泰(李泰),杨妃生吴王恪(李恪)、蜀王愔(李愔),阴妃生庶人祐(李祐),燕妃生越王贞(李贞)、江王嚣(李嚣),韦妃生纪王慎(李慎),杨妃生赵王福(李福),杨氏生曹王明(李明),王氏生蒋王恽(李恽),后宫生楚王宽(李宽)、代王简(李简)。

    《新唐书列传第五》提到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承乾,又生第四子泰、高宗皇帝,后宫生宽,杨妃生恪,又生第六子愔,阴妃生祐,王氏生恽,燕妃生贞,又生第十一子嚣,韦妃生慎,后宫生简,杨妃生福,杨氏生明。

    以上两段史料都提到杨妃与生子,其中妃并非泛指妃嫔,汉制最初“妃”有亚后之名。这里是唐朝后宫四夫人的专属称号,只有四夫人方可称为某妃,四夫人都有资格直升递补皇后位,而唐朝的淑妃递补为皇后的成例尤为明显,颇令人生疑。其他品级都有相应的专属称谓比如某昭仪,某才人等。但是杨妃究竟是四夫人中的哪个封号,则无史料进一步证明。目前有明确封号的四夫人分别是韦贵妃(墓志言贞观元年封)、杨贵妃(赵王李福生母)、燕贤妃(墓志言贞观十七年后封德妃)、郑贤妃(晋升时间不明,有人推测是递补燕妃)、徐贤妃(徐惠,高宗追封,但在昭陵陪葬单中依旧称为才人)。除此之外没有明确封号的四夫人剩下了杨妃、阴妃二人。另外由于存在妃嫔如未生育可能被史书遗忘的情况,至于贞观年间是否还有其它的四夫人,我们不得而知。

    复杂的晋封结果和史料的模棱两可产生了诸多关于杨妃封号的争议。其中观点之一认为杨妃是四夫人中的淑妃,持有这种说法的人占相当一部分,因为这样四夫人的封号似乎没有矛盾了,分别是韦贵妃、杨淑妃、阴德妃、燕贤妃。但实际上这个看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无法解释杨贵妃如何越级晋升或与其他嫔妃冲突,可以用七人做四个位子排列组合;还有许多人认为杨妃早丧,因此封号为追封,所以可能是任何一个,这样与晋封的实际情况不存在任何矛盾,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杨贵妃原是四夫人之一后追封为贵妃也顺理成章,但是史料只字未写李恪等人的孝悌是硬伤之一。比如大刘良娣早丧就提到其子燕王每至母亲忌日便哭泣等孝悌举动,在举孝廉制度还有余威的隋唐时期孝悌是个人人品的集中表现,因为孝名有人都可以直接推荐做官,而在李恪与李愔列传均未提到其孝悌则令人疑惑。也有人认为,如唐睿宗时崔贵妃和豆卢贵妃例,豆卢贵妃因出内未住宫内,崔氏可能是追封。

    还有极少数人认为杨妃和杨贵妃是一人,这些人认为史料一般在同一章存在的相同品级妃嫔都以“大小”区分。比如隋朝的大刘良娣(早丧)和小刘良娣,唐朝李渊后宫的大杨嫔和小杨嫔等;而太宗后妃奇特的是只以杨妃统称之,而史学界一般认为在史书的同一篇记载内称呼一致的大多是同一人,这样的说法目前需要更有力的证据。它最大的问题是同时存在两个贵妃与现在所知的后宫制度资料若有冲突,而如果是死后追封那就要证明杨贵妃去世早于儿子李福,这样在儿子的墓志上才会写上其母最后的封号。但李福的墓志上没有明确写孝悌,孝悌作为一个皇子的重要方面不出现在墓志上比较蹊跷。所以有专家认为杨贵妃是死在李福之后。因此我们只能确定的是杨妃是唐太宗的四夫人,品阶正一品,其余不详。

    史载杨妃为唐太宗生育两子,第三子吴王李恪,第六子蜀王李愔,女儿不详。吴王李恪生于武德二年,由于其有文武才,故深得太宗喜爱,常称其类己。在历代政治漩涡的中心,皇帝称赞皇子类己往往耐人寻味,昔日赵王刘如意被称类己,后为吕后所害;汉武帝太子刘据因一句不类己,徒生困扰,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太宗对李恪的喜爱史料有佐,非不实的夸大:李恪第三子李玮《大唐故朗陵郡王墓志铭并序》中提到“昔吴王帝之爱子,朝望攸归,虽魏武怜才,方之多愧,汉皇许善,对我何阶。然优宠特殊,各萌斯构。谗人发于左戚,妖迭兆于中台。桂折小山,兰枯长圾。”又有李恪曾孙《故相国兵部尚书梁国公李岘传》中道“曾祖曰吴王,太宗爱子也。”

    李恪以年幼不之官,留住宫内。贞观二年封蜀王,益州大都督,五年转秦州都督,七年转齐州都督之官一年,八年复转益州大都督,太宗以亲王遥领都督就始于贞观八年蜀王李恪。贞观十年改封吴王,十一年在封地因狩猎过度被御史弹劾罢黜安州都督一职,贞观十二年复官赴任太宗临行诫之曰:“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此书是唐太宗传世难得的一篇只针对一位皇子的个人书信,全文收录于全唐文曰《诫吴王恪书》,表达了一位慈父爱子的拳拳之心。期间为了规范李恪的言行,唐太宗选择了鲠直的权万纪为吴王府长史,史书记载吴王畏其直,对权万纪非常尊重,而太宗也对权万纪能左右吴王而对其啧啧称奇并赞赏有加。

    贞观十七年经过激烈的皇储争夺,太子李承乾以谋反被废,魏王李泰获罪,太宗最后在众臣劝谏中选择了第九子李治为太子。不久,太宗以李治仁弱又欲改立吴王恪为太子,遭到后族国舅长孙无忌的激烈反对,太宗无奈作罢。长孙无忌此后与李恪交恶,深所嫉忌,离间父子。永徽年,李治继位为皇帝,史称唐高宗。李恪则为司空(墓志写司徒),位列三公。某年某月某日吴王恪镇宋州慧眼识人,对有干才的史苌说:“逆贼未殄,君有济物才,若垂顾黎元有望矣。”于是史苌深深领会并赞同应召做了判官一职,将治下管理的井井有条。永徽二年迁太子太师,永徽四年二月初二会房遗爱事以谋反罪被赐死于长安,时年三十四岁。一时间海内冤之,天下绝望。永徽年间这一皇室清洗案受到牵连的不仅有吴王恪、还有战功赫赫的江夏王李道宗等人。而皇室勋贵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夫妇、巴陵公主夫妇等均被赐死,房玄龄家族几乎被清洗殆尽。李恪四子,仁、玮、琨、璄并流岭表。其第四女信安县主尚未成年,也被贬到祖父的献陵守墓近四十年。在其子李玮的墓志上悲怆表达了这一冤案给这个家族带来的灭顶之灾:“汉皇许善,对我何阶。然优宠特殊,各萌斯构。谗人发于左戚,妖迭兆于中台。桂折小山,兰枯长圾。王衔破家之痛,深覆巢之祸。号诉不达于天门,投俾遂居于海裔……”对于这一海内冤案,《旧唐书》在诸子传中最后说道:“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皆以才高辩悟,为长孙无忌忌嫉,离间父子,遽为豺狼,而无忌破家,非阴祸之报欤?武后斫丧王室,潜移龟鼎,越王贞父子痛愤,义不图全。毁室之悲,《鸱鸮》之诗,伤矣!比齐祐之妄作,岂同年而语哉!赞曰:子弟作籓,磐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冲、撰愤发,视死如生。承乾、齐祐,愚弟庸兄。”

    显庆五年,追李恪为郁林王,为立庙,以河间王孝恭孙荣为郁林县侯以嗣。神龙初,赠司空,备礼改葬。

    第六子蜀王李愔,贞观五年(631年),封梁王,十年(636年),改封蜀王、益州都督。贞观十一年仍不之官,时太宗幸洛阳曾封夏州都督。后常在任所无故殴伤官员,畋猎过度,数为非法。太宗屡教不改,甚至骂他不如禽兽铁石并削封邑及国官之半,先贬为岐州刺史(今陕西宝鸡附近),后贬为虢州刺史(今河南灵宝)。联想唐太宗曾对担任过虢州刺史的颉利说:“虢州地近山区,麋鹿野兽很多,可以游猎。”一事不禁令人发笑。。二十三年,加实封满千户。唐高宗对他也很是头疼,曾对荆王等人说:“……蜀王畋猎无度,侵扰黎庶,县令、典军,无罪被罚。阿谀即喜,忤意便嗔,如此居官,何以共理百姓?历观古来诸王,若能动遵礼度,则庆流子孙;违越条章,则诛不旋踵。愔为法司所劾,朕实耻之。”随后,贬为黄州刺史(进湖北黄冈)。永徽四年(653年),李愔因恪母弟株连被废为庶人,后改为涪陵王。乾封二年(667年)死于流配地巴州。咸亨初,复其爵土,赠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悼。封子璠为嗣蜀王,永昌年配流归诚州而死。神龙初,以吴王恪孙朗陵王玮子榆为嗣蜀王。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一兄一弟性格行为处事如此不同,令人诧异。

    杨妃至此在史料中销声匿迹,死后安葬地亦不详。杨妃作为一个出生于皇宫,长于皇宫,又嫁入皇宫的亡国帝女,其父为亡国之君备受争议,其子李恪在唐书中被史臣赞为“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李恪因被知人善任的唐太宗赞为英果“类己”而被提为立储人选,威胁了特定集团的利益,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吴王以英杰亲贤,酒(久)为权臣所疾(忌)”(李恪第四女《大唐故信安县主元府君墓铭》)。她的荣辱和其一生关联的父亲隋炀帝、夫君唐太宗、儿子吴王李恪、蜀王李愔密不可分。虽然她保证了先天和后天的荣华,也亲历了隋朝的倾覆和唐朝崛起的历史进程,无论她一生随波逐流还是波谲云诡,但她初为帝女后为皇妃的经历将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也随着她儿子吴王与蜀王的命运悲剧而更加令人叹惋。多年之后,唐高宗皇后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唐三代后女主武王的预言成为现实,李家子孙几乎被诛灭殆尽,唯李恪一族长盛不衰,与唐朝享国同寿,也算是历史的宽慰。

打赏本章    举报本章
这本书实在是太棒了,我决定打赏作品的作者!
100 铜板 300 铜板 1000 铜板 3000 铜板
5000 铜板 10000 铜板 30000 铜板 100000 铜板
打赏查看
送黄瓜送苹果送香蕉送笔记本送手机送钻石送跑车送别墅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