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女真的兴起(第12节)

章节字数:2646  更新时间:13-04-20 13:24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第一颗钉子

    熊廷弼,字飞百,万历年间进士。

    熊廷弼有一个光荣的事迹,曾经三次赴辽。

    第一次是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

    第二次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杨镐萨尔浒兵败后熊廷弼代杨镐经略辽东,押解杨镐回京,列数杨镐罪状,招来了亲杨一派的嫉恨,遭弹劾。

    这次是天启元年(1621年),袁应泰自杀后,朱由校任命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同时升任王化贞为巡抚。

    熊廷弼是个很有才能的将军,三次赴辽时期努尔哈赤都不敢进,只要有熊廷弼在辽东,努尔哈赤就永远不能拿下山海关。努尔哈赤敢对辽沈用兵,正是瞅住熊廷弼下课的空子。

    在后金将士口中,熊廷弼有个专有称呼“熊蛮子”,因为熊廷弼就像熊一样顽强,十分耐打。

    对于善于作战的八旗军,熊廷弼采取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主守”,先招集流亡,造战车火器,浚壕缮城,随后逐步将战线向前推进,打算保守地将努尔哈赤消灭于白山黑水之间。

    尽管熊廷弼对努尔哈赤来说是个难以跨过的钉子,但努尔哈赤不得不去跨过这个钉子,因为他已经63岁了,不得不承认他已经老了,他要趁有生之年为子孙留下大好前程。

    所以拦路者,无论是谁,必须杀。

    努尔哈赤拿下辽沈后,首先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往辽阳,以便更进一步对山海关进军。

    在开原,铁岭,辽阳,沈阳相继失陷后,明朝在山海关以外的大城几乎只有广宁一座了。

    而镇守广宁的正是明经略熊廷弼,巡抚王化贞。

    熊廷弼和王化贞是辽东的两大头目,双方彼此不和。熊廷弼是楚党,与方从哲很有交情。而王化贞是当时首辅叶向高的弟子,也就是东林党,但后来王化贞又“聪明”地巴结上了魏忠贤,成为阉党一员。

    楚党,浙党,阉党都是东林党的老对头,以袁应泰代熊廷弼就是东林党人的杰作,不过袁应泰兵败后,辽沈失陷,辽东形势严峻,在没人用的情况下,朝廷才不得不再次任用熊廷弼。

    不过熊廷弼也是个实干型,到任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效果,说不定让熊廷弼这样整下去的话,没准儿努尔哈赤就会死在这只“熊”手里。

    但就在辽东形势日渐缓和之时,总有人出来唱反调,此人便是王化贞。

    王化贞对熊廷弼主守的态度给予否定,王化贞认为应当主动出击,出其不意,打败后金八旗军。

    一个主守,一个主攻,经抚不和,就要出事。

    在二人看法未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王化贞已主动带领十三万人马驻守广宁城,打算以降将李永芳为内应,孙得功为先锋,主动出击后金军。

    王化贞确实是一个菜包,作为一个军人,最起码的素质就是不要小看自己的敌人。对于李永芳,只是大明边将的一个小小游击,虽说在投降努尔哈赤之初被视为宝贝,不过后来发言权全被范文程夺了去,被努尔哈赤渐渐疏远,这样一个人,有什么本事当内应。

    王化贞自信满满的出发了,熊廷弼对于王化贞的无知行为并未采取制止,因为制止也没用,这种人只有吃点苦头才知道错了。

    不过熊廷弼还是命令部将刘渠率小部队支援王化贞,意思意思。辽东边将祖大寿会和明将祁秉忠助战,二十二日,双方于平阳桥展开激战。

    八旗军的最大优势就是野战,弯刀、战马、长枪、弓箭一直是女真人的家常便饭,而当时明朝还没有形成“关宁铁骑”、“天雄军”等强力军,所以无法和八旗军抗衡。

    结果很明显,熊廷弼是对的。孙得功降金,刘渠、祁秉忠战死,祖大寿败走觉华岛,王化贞落荒而逃。随后后金军攻西平堡,守将罗一贯以三千人马坚城力战,直至弹药用尽,李永芳劝降,被罗一贯拒绝。一箭射来,正中罗一贯眼睛,使之不能指挥,在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后,罗一贯高呼:“臣力竭矣,”朝北一拜,自杀殉国。

    至此,明军全灭,努尔哈赤以六万八旗军破十余万明军,熊廷弼与王化贞退守山海关。

    不过,就在广宁未完全沦陷之前,熊廷弼未对王化贞采取支援,只是观战,致使广宁失陷。其实熊廷弼的做法是对的,因为明军大部队基本上被王化贞带了去,熊廷弼是一个“守城专家”,去了不一定帮得到忙。更重要的是,看王化贞挨打也是熊廷弼所希望的。

    证据就是,后来兵败后的王化贞碰到了熊廷弼,王化贞哭,熊廷弼笑,说道:“六万众一举荡平,竟何如?”

    此战让王化贞吃到了苦头,也让熊廷弼丢了性命。

    此时的朝中两股势力正激斗,一为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党,一为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双方已进入白热化,谁露出一点马脚,将永远不能翻身。

    而“广宁事件”就成了双方的导火线。

    天启二年、天命七年(1622年)二月,明朝廷将熊廷弼、王化贞二人逮捕听审,最终决定以“丢失广宁”罪处死熊、王二人。

    因为不管从地理位置还是军事作用来说广宁的意义是非凡的,特别是在辽沈相继失陷后。

    后来的辽东经略王在晋曾说:“东事一坏于清(河)抚(顺),二坏于开(原)铁(岭),三坏于辽(阳)沈(阳),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则弃全辽而无局。退缩山海,再无可退。”

    广宁失守后,明朝基本上丧失了整个辽东。

    这一点,足以处死熊廷弼和王化贞。

    而此时,东林党人正纷纷上书为王化贞辩罪,因为此时王化贞也是东林党人,并且东林党人要求立刻处死熊廷弼。

    无可奈何的熊廷弼不得已而投靠阉党,乞求魏忠贤保护,打算“出钱保命”,不过后来因无钱可出又得罪了魏忠贤。

    滑稽的是东林党人见熊廷弼为阉党所憎恨,又纷纷上书为其辩罪,被阉党抓住了小辫子。

    于是魏忠贤上书熹宗,说熊廷弼贿赂东林党人,犯了失守疆域的大罪。

    魏忠贤可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加上皇帝奶妈客氏的扇风加醋,熹宗对东林党人大家斥责,东林党人也尝到了阉党的厉害。

    于是,熊廷弼之死已成定居,天启五年(1625年),熊廷弼被杀,传首九边(尸首分别送传北部九个边镇示众)。

    可怜熊廷弼就这样成为了党争的牺牲品,而他的老对头王化贞投靠了阉党,暂时保住了性命,在监狱吃着“霸王餐”。

    熊廷弼是一位有能力的人,但只要是人,就会有情绪,拿出情绪是本能,控制情绪是本事。他和王化贞赌气,正是本能要了他的命。

    《明史》记载:“惜乎廷弼以盖世之材,褊性取忌,功名显于辽,亦隳于辽。假使廷弼效死边城,义不反顾,岂不毅然节烈丈夫哉!广宁之失,罪由化贞,乃以门户曲杀廷弼,化贞稽诛者且数年。”

    乾隆帝也说,“晓畅军事,为明代巨擘”,“观至此为之动心欲泪;而彼之君若不闻,明欲不亡得乎?”

    当然《明史》是张廷玉撰写的,而张廷玉同乾隆一样,同为清朝人。为了表示明朝皇帝多么多么昏庸,就只有抬高熊廷弼的身价,说明改朝换代已成定局。

    其实史料也不可信,因为史书只是胜利者写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当一个辩证的过客。

    熊廷弼也好,王化贞也好,若他们真有拯救明朝的力量,那他们就不会死,但他们死了,说明日子还要照过。

    东林党与阉党的激斗还要继续。

    一场阴谋就此拉开!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