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女真的兴起(第14节)

章节字数:2077  更新时间:13-05-19 01:01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第二颗钉子

    东林党人是批好人,他们淡泊名利,“尽力”为朝廷办事。

    但是,好人也有私心,也有欲望,东林党人也不例外,他们有着对权利的追求。

    明之亡,亡于党争。党争自万历中叶以来,一直到天启,之后的崇祯一朝也燃着火星子。

    也就是这党争,吸引了太多人的注意力,东林党人也在这场角逐中变得傲慢,偏狭。既然选择了斗下去,那就要斗到底,东林党人一面启用自己人,一面打击齐、楚、浙等党派。

    等到胜利后,又冒出个阉党,没办法,又只有斗下去了。

    就是这么你斗过来,我斗过去。使得明朝廷日益衰落,使得努尔哈赤有机可乘。

    要是在个太平盛世,东林党人应该可以大展拳脚,但在这朝局动荡之时,需要的是将军,不是能斗嘴,而是能提刀的将军。

    这是东林党人的短处,也是他们所做不到的。

    于是,救星出现了。

    我记得评价一个人是否为英雄有“三立”之说。即立功,立德,立言。

    不要小看这三立,纵观中国古代,能做到这“三立”的人仅有两个半。

    立功,即在当时要立下功勋,注意,这种功勋不是随便捉一两个小毛贼就完事儿的,必须是那种大功,有利于朝廷,有利于人民的。

    立德,准确说来立德的应该排在立功前面,因为它最重要,即个人品德修养要好。

    立言,这就需要文学功底了,即为后人留下言说。

    完成这要命三项的成功人士仅有两个半,春秋一个,明朝一个,清朝半个。

    他们的名字叫:“孔子,王守仁,曾国藩”。

    孔子就不说了,小娃都认识的人,甚至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世界级人物,圣人一个。

    王守仁,理学大师,这哥们儿职业特别多,分别是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完成“三立”,当之无愧。

    曾国藩,被誉为“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人,中国近代的第一人”。但争议太多,因为其镇压的太平天国运动,又倡导了洋务运动。不过他教育子女确实有一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借鉴。

    当然,这三位是成功人士,也就是说还有不少半成品正通往成功的路上。

    孙承宗就是其中一个。

    孙承宗,字稚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朝最伟大的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

    明朝能够扛到努尔哈赤死,甚至皇太极死都没有灭亡,这和孙承宗有很大关系。

    万历六年(1578年),孙承宗考中秀才,年仅16岁。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孙承宗到北京,入国子监读书;次年中举人。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中进士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入翰林十年。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入詹事府做事,辅导当时的皇太子朱常洛学习,即后来的泰昌帝。

    所以说孙承宗的仕途倒是一帆风顺。令孙承宗想不到的是,朱常洛即位一个月后就死翘翘,所以孙承宗又辅导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学习,也就是从此,孙承宗多了个身份,帝师。

    有了这个身份,魏忠贤也不敢碰孙承宗。

    辽沈失陷后,孙承宗被启用为兵部尚书。广宁失陷后,王在晋代替熊廷弼经略辽东,他主张在山海关外八里处设关防守,但却遭到了孙承宗的反对。

    王在晋的意思就是:土地都已经失去了,夺不回来了,现在要紧的是守住山海关,不要在丢地盘了,守山海以卫京师,这就是王在晋的理儿。

    但孙承宗的意思是:在两百里外铺设重关,即山海关外两百里处的宁远,孙承宗打算以宁远为根据地,向外开拓,以进守关。

    两人的看法相左,一个消极,一个积极。后来的事实证明,积极的人是对的。

    不过王在晋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孙承宗斗了下去。

    孙承宗也没办法,边事紧急,现在可没时间和你斗嘴,于是孙承宗连夜回京,面见自己的学生朱由校,用了一箩筐理由把王在晋推下了课。

    王在晋走后,孙承宗自请督师,朱由校答应了,赐予孙承宗尚方宝剑,并亲自送行。

    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他即着手实施其欲保关门,必先固辽西;欲复辽东,亦必先固辽西的战略计划,积极部署宁锦防线。

    天启三年即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九月,孙承宗命祖大寿、满桂等人修筑宁远城,开始了对努尔哈赤的第一招。

    随着宁远城的巩固,天启五年(1625年)夏,孙承宗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凌河各城。这样,自宁远又向前推进二百里,从而形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

    自此,一个基本的防线构成了,即“关宁锦防线”(山海关-宁远-锦州)。

    这道防线,将磕死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人。

    内部,孙承宗也做了充分的整顿,淘兵将、修城壕、造火器、募新兵。对于人才的提拔和培养,孙承宗也极为重视。

    他的手下,祖大寿,赵率教,满桂个个精英,还有个更出名的,叫袁崇焕。

    这一切,努尔哈赤可看在眼里,对于一辈子都在战场上度过的人来说,敌方的一点动作,便能判断出是否存在威胁。

    努尔哈赤感到了压迫感,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于是,他放弃了招惹这个孙承宗。

    一切静观其变,等待时机。

    从天启三年至天启六年,孙承宗坐镇辽东四年,努尔哈赤便安分了四年,大明东北四年无战事。

    《明史·孙承宗传》记载了孙承宗任职四年所干的功绩:承宗在关四年,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立车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卤楯之具合数百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

    孙承宗为辽东创造了良好的形势,但是,内有阉党乱政,外有强敌侵扰,他能坚持多久呢?

    他已经63岁了。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