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风崛起  第五章 困难重重的崇祯新政

章节字数:2971  更新时间:17-01-14 21:59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在钟兴的记忆中,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颇有心计。《崇祯长编》卷一记载:“帝初虑不为忠贤所容,深自韬晦,常称病不朝。”就是说,在信王府邸时,为了躲开魏忠贤的注意,他经常装出身体有病、与世无争的样子,尽量不去上朝。

    据郑达《野史无文》卷三记载,他常“六不”。是指“衣冠不整,不见内侍,坐不倚侧,目不旁视,不疾言,不苟笑”。天启皇帝病危,朱由检担惊受怕,忧心忡忡。他进宫时带着干粮、炒米,不吃宫中一粒米,不喝宫中一口水,对宫中的一切保持高度警惕。夜晚,他秉烛独坐,警戒不测。

    朱由检长期韬光养晦,最终躲过了魏忠贤的明枪暗箭,在皇兄授命、皇嫂支持的情况下,终于继承了皇位。

    崇祯帝继位,他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自己已经身处末世,相反,他常常做着一个大明皇朝中兴的美梦。他虽然年龄不大,却经历三次朝廷重大变故:亲眼看到祖父万历皇帝死,看到父亲泰昌皇帝死,也看到皇兄天启皇帝死;又亲眼看到祖父万历皇帝怠政,看到父亲泰昌皇帝赍志以没,也看到皇兄天启皇帝时阉党乱政。所以,他要振奋精神,整顿朝纲,实现大明皇朝中兴之梦。

    可是,偏偏不幸的是,即位之初的他就迎来了一盆凉水。崇祯元年二月初一日,公元1628年。辽东督师尚书王之臣奏陈:辽地千里,已弃掷七年,今欲尺寸收复,惟在辽民实辽地。民有力者听其自垦,无力者酌借屯本为资,俟秋成征还。地分三等:其近城处泉甘土沃为上,则三年起科;稍远而瘠为中,则五年起科;至于穷边沙鹵之场为下,永不起科。部复允行。

    其实,王之臣是一个独具慧眼的能臣,他的眼光很准。可惜,崇祯皇帝一上台,为实现他的中兴之梦,再也听不进去这种守成之言。

    而在天启年间,便有一位大明真正的军事名家孙承宗来督师辽东,他修复大城九,城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训练弓弩、火炮手五万;立军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军事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卤盾等数万具。另外,拓地四百里;招集辽人四十余万,训练辽兵三万;屯田五千倾,岁入十五万两白银,名震天下。经数年艰辛的努力,布置成一道坚固的关宁锦防线,将山海关、宁远、锦州城打造成了钢铁一般的军事群。成为后金骑兵不可逾越的障碍。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始终都没能完全打破这道防线。在屡次碰壁之后,迫使他们望宁远而却步。这道防线不仅确保了山海关免受攻击,而且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基本上稳定了辽西走廊的战局。

    可惜,最后崇祯皇帝放弃了这一位名将,而选择了当时大放豪言的袁崇焕。

    于是,就在崇祯十一年十月,清睿亲王多尔衮又一次率军踏破长城,侵犯畿南。好友蔡鼎等劝说孙承宗到保定避难,茅元仪则说服孙承宗到南方去,孙承宗都婉言拒绝了,他说:“我都这一把年纪了,没什么可怕的了,如果能有机会战死疆场,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就这样,在清兵向高阳进攻的时候,孙承宗以七十六岁的高龄,率领全家及高阳民众奋起抵抗,由于兵力相差过于悬殊,高阳城很快就被攻破了,孙承宗被清兵抓获。多尔衮听说抓到了孙承宗,非常高兴,亲自来劝降,孙承宗严词拒绝!

    有军官向孙承宗勒索金银,孙承宗大骂:“狗臊奴,不知道天朝有个没有金银的孙阁老?”清兵无奈,鉴于对其敬重,应允孙承宗可自尽而亡;看守的清兵不忍孙承宗自尽,从梁上救下三次。到傍晚,清兵换防,孙承宗坐在一张椅子上,令两个清兵用白绫将自己勒死,从容而又壮烈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此时,崇祯皇帝正在为实现中兴之梦而奋斗,在内廷与外朝,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惩治阉党。

    十一月初一日,崇祯帝刚办完皇兄的丧事,就安置魏忠贤于安徽凤阳。有人说了,清朝满人皇帝嘉庆是在他父亲乾隆帝刚一死就惩治和珅,比崇祯帝快啊。大家注意,崇祯帝和嘉庆不一样,因为嘉庆帝到他父亲死的时候已经做了三年零三天的皇帝了,他可以居高临下惩治和珅。崇祯帝不同,他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得到了皇位,继位之后马上面临一个大丧,要处理他哥哥天启皇帝的丧事,丧事刚一办完,立即就惩治魏忠贤,应当说是果断、迅速。

    怎么惩治?恰恰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嘉兴贡生钱嘉征劾魏忠贤十大罪:“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功,九朘民,十通关节。”

    并帝,就是魏忠贤和皇帝并称。蔑后,就是轻蔑皇后。弄兵,就是操纵兵权,还练内操。这里边每一条都够上杀头大罪。崇祯皇帝得到这封奏疏之后,霎时怦然心动,就通知魏忠贤前来,让内侍读给他听。魏忠贤吓得魂不附体,不知所措。崇祯皇帝命魏忠贤到凤阳祖陵去烧香,就把他打发走了。

    崇祯皇帝的御押初五日,崇祯帝命将魏忠贤派到各边的镇守太监全部撤回。

    初六日,魏忠贤缢死。此前,魏忠贤曾以重金贿赂原来在信王府邸跟随崇祯皇帝的太监徐应元,希望能疏通关节,结果不仅未能奏效,而且惹怒崇祯皇帝,下令逮捕魏忠贤,徐应元也因此遭斥。魏忠贤得到这个消息时刚走到直隶阜城,他知道死期将至,就上吊死了,年60岁。崇祯皇帝命磔其尸,悬首河间。接着,客氏也被处死。嚣张一时的魏忠贤和客氏就这样归于覆灭。

    第二,重新组阁。

    原来那个内阁,基本上是阉党的,六部尚书、侍郎等等也大部分都是阉党分子或附和者,这就需要朝廷对内阁进行一个大的改组,清除阉党余孽,换成一批新人。

    天启晚期,内阁大学士七人:顾秉谦、黄立极、丁绍轼、冯铨、施凤来、张瑞图、李国。崇祯帝继位一年,便全部换掉。同时,调任杨景辰、周道登、李标、钱龙锡、刘鸿勋、韩爌、来宗道等新贤七人,组成内阁,预机务。他们多是东林党人,或是倾向东林党的人。同时,对七卿中六部尚书加左都御史,也作了调整。曾经甚嚣尘上的阉党就这样遭到致命打击,明朝出现了一个短暂的东林党执政时期,朝野为之一振。

    那么,崇祯执政初期这个新内阁是怎么产生的呢?在这里,有一个“枚卜阁臣”的故事。“枚卜”就是“占卜”,语出《尚书·大禹谟》:“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阁臣”就是内阁大臣。

    《崇祯长编》记载:天启七年即伪天聪元年十二月丙辰,公元1627年二十三日,崇祯帝要朝廷大臣推举内阁大臣,大家共推举出十位候选人,然后从中确定七位。怎样确定呢?

    无奈的崇祯皇帝帝采取“枚卜阁臣”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崇祯帝在乾清宫召集大臣,先拜天,然后在小桌上摆设笔砚和十张红纸,将廷推大臣的名字分别写在红纸上,每张纸写一人姓名做阄,团成纸丸,置于几案上小金瓶里,用筷子夹取纸丸,每夹得一丸,展开遍示众臣,举笔点之就算选中。先夹得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四人,又夹得周道登、刘鸿勋二人,另一人的纸条夹得后被风吹走找不到了。这样就确定了六人。后来加上韩爌,组成七人内阁。事后发现找不到的那张纸条落到施凤来衣服的后面,上面写的是王祚远的名字。清人孙承泽的《春明梦余录》记载了此事。

    而这些新内阁成员多在乡里,既经认定,立即通知他们到京赴任。这件事,有人认为是儿戏,有人认为是谋术,有人认为是虚应故事,也有人认为是集思广益。这里面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崇祯皇帝没有做过皇太子,他对朝政大臣内阁情况了解得不是非常清楚,所以他很难做一个决断。总之,新内阁总算产生了,这个内阁可以说是“新东林内阁”。但抓阄抓出来的内阁之方,的确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荒唐办法。

    第三,注重辽事。

    崇祯皇帝谈笑间铲除了魏忠贤集团,曾一度使明室有了中兴的可能。于是,崇祯皇帝小小的自爽了一把后,不由犯了难,一片糜烂的辽东故土又怎么办呢?

    于是,蹒跚的古老帝国又踏上了困难重重的新政道路……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