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王朝初创  第十九章 了却恩恩怨怨

章节字数:2752  更新时间:14-10-06 22:20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曾经他以为自己很强大,可以撼动天下所有的东西,击败当世豪杰,登上帝位的那一刻,紧张兴奋之余,这种感觉达到了顶点。直到此时,他才猛然醒悟,有些东西是他永远也改变不了的,帝王其实也有百般的无奈。

    工作上的挫折让皇帝有些许的颓废,闲来无事,他为自己找了点乐子,在自己的后花园里喂喂鸟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玩物丧志,迷恋上遛鸟、斗蛐蛐的人都没有多大的志向,他们的结局也出奇的一致,最终死在了自己钟爱的物件上。

    赵匡胤是个聪明人,是绝不会干这种傻事的,权当放松放松心情。即使如此,还是被人抓到了小辫子,有个听到风声的倒霉鬼撞破了赵皇帝的好事。事情一旦被朝臣得知,那还得了,想想都让赵皇帝头皮发麻,赵匡胤打算先发制人,在气势上压倒这个倒霉蛋。在赵皇帝凌厉的眼神下,这人自乱了阵脚,手足无措之下,被皇帝狠狠的敲掉了两颗牙齿。

    敲完后,皇帝自顾自的把玩着手中的斧子,似乎是在告诫这人,小子把嘴巴把严一点,敢乱说话就敲死你,这个没摸清情况的冒失鬼,只能自认倒霉。

    自打当了兵,赵匡胤一改当初的脾气,人前人后都得伪装自己,难得畅快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快意恩仇、敢恨敢怒已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坐在新建的皇宫里,感受着空荡荡的大殿,心好似在坐牢一样,回头看看身边的侍从,全是一群唯唯诺诺的马屁精。

    他命人打开宫殿所有的门窗,伴着阵阵凉风吹入大殿,他整个人顿时轻松了许多,透过门窗,又有几人能够看懂他的心思?每当深夜来临,门窗紧闭后,他依旧像往日一样孤独。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每每夜深人静之时,他会独自一人登上宫中楼阁。眺望东京夜景,点点灯火,他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曾经种种从眼前闪过,那个天不怕地不怕,却总是爱管闲事的少年再也看不见了,只留下一个胡子一大把的半老头。

    十年之前,赵匡胤还在到处找工作,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对当时的世道很有看法,他像一个游侠一样到处抱打不平。做了好事的他心情舒畅,正大踏步的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当他看到东方那徐徐升起的红日时,心情澎湃有感而发。

    当即咏诵一首《咏红日》,诗写道: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却群星逐却月。

    平心而论,这诗写的真的不咋样,比打油诗稍上一个档次。当然,咱对赵匡胤不能太苛刻,作为武将而言,能写成这样已经相当了得了,不能说是文武双全,至少他不是一个武夫。

    青年时代的他就已经酝酿有朝一日的大爆发,太阳的万道光芒终将荡平世间的一切纷争与邪恶,缔造出一个正真的太平盛世,让人世间充满温暖,这就是火的力量。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心怀抱负的赵匡胤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庙门”,他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就是没人收留他。也不是这些人有眼无珠,小赵的一身武艺大家可都看在眼里,关键是小赵思想太活跃,能惹事,仇家太多。在这个人人思动的乱世里,留这样的人在身边,风险不言而喻。

    一路走来,他拜过的“庙”太多太多,想当年他路过复州,去专程拜会当时的复州防御使王彦超,王大人可是小赵他爹的同僚兼好友,这层关系在当时是“很铁的”。让赵匡胤没有想到的是,这位王世伯并不欢迎他,给了他点盘缠,委婉的打发了他,这件事让赵匡胤非常郁闷,作为一个恩怨分明的人,他对此事一直记忆犹新。

    二李之事后,在一次款待节度使的宴会上,借着酒劲开始质问已是凤翔节度使的王彦超,要是一般人听到皇帝的质问声,肯定吓坏了。可王大人显然心里有数,相当从容说道:“当时我只是个小小的刺史,地盘有限,一瓢水哪里容得下您这样的神龙啊,话又说回来,要是真的把您留在复州了,您哪里还有今天的成就。”

    王大人真不愧是久经官场上的老狐狸,话说的滴水不漏,按王大人意思,他早就看出来赵匡胤绝非池中之物,让小赵走是为他将来的前程着想。

    经过王大人的一番吹嘘,赵匡胤很是受用,再纠缠此事的话,未免有点小肚鸡肠。王彦超表面上跟没事人一样,可那颗心早就提到嗓子眼了,回去后一整夜的失眠,左想右想是越想越不对劲,上了年纪的王大人不辞辛劳,赶忙加班加点的给皇帝写了一份请罪奏章,打算第二天一大早就呈给皇帝。

    收到奏章的赵匡胤一边派人安慰王大人,一边开始装糊涂:“喝酒真是耽误事,我昨晚喝高了,做了什么事和说了什么话完全不记得。第二天醒来看了王爱卿的奏章后,似乎想起了点什么,如果有错怪爱卿的地方,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既然皇帝都装傻充嫩,那这事自然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离开复州后,赵匡胤一路北上,来到了随州,当时的随州刺史董宗本也是赵弘殷的朋友。说起来,两家还沾点亲戚,宗本娶了高怀德的妹妹,而高又是赵匡胤的妹夫。董大人是一个注重情谊的人,他收留了赵匡胤,对这个世侄很是照顾,接触的时间长了,他越发欣赏赵匡胤,小赵不光有胆识和武艺,在军事上也有非凡的造诣。

    这让董大人的公子董遵诲很不爽,多次当众侮辱赵匡胤,为了表示自己比赵匡胤强,找赵匡胤谈兵论阵,事实证明两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气急败坏的遵诲兄弟多次掀翻桌椅拂袖而去。有了遵诲兄弟的多次“照顾”,赵匡胤感觉自己待不下去了,匆匆告别了董大人,继续北上。

    待赵匡胤称帝,董遵诲心里一直很惶恐,曾经被他欺负的那个受气包做了皇帝,赵匡胤肯定会抓住在随州那段寄人篱下的生活而大做文章。遵诲兄弟这次总算聪明了一会,打算“先发制人”,给赵匡胤上表请死。作为一个嫉恶如仇的人,赵匡胤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在随州的那段生活,当然,他更多的是感谢董宗本对他的收留之情。

    收到遵诲的表章后,赵匡胤好言安慰他,拍着胸脯表示过去的不愉快事绝不再提。没想到,赵匡胤刚表完态,有个小兵击登闻鼓状告董遵诲,刚爬上岸的他又被人一下推进了黄河,这下子彻底说不清了,他的心像击鼓一样狂跳,看来有些事是想躲也躲不开的。

    事情那有这么巧,这显然是赵皇帝特意安排好的,就在董遵诲吓的半死的时候,赵匡胤又说话了,天子一言九鼎,赦你无罪绝不追加。

    董遵诲对皇帝是感恩戴德,一个大男人哭的泣不成声,磕头如捣蒜,而真正让他心悦诚服的则是另外一件事。

    过去的恩恩怨怨都已过去,两人开始拉起家常,遵诲言道自己本为幽州人,自从幽州被契丹所占,他跟母亲从此天各一方,多少年来跟着父亲东征西战,儿行千里,每时每刻都在思念自己的母亲。

    同为孝子,赵大孝子能够理解董遵诲的心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对这件事很上心,私下里派人买通边民,迎回了遵诲的母亲。当董遵诲见到母亲的那一刻,他开始真正被这位大宋皇帝的胸襟折服了,并得到了赵匡胤的信任,从此成为西北边一员悍将,一心报国的他最终死在了任上。

    被迫离开随州后,赵匡胤继续北上,终于在一个老和尚说的地方找到了“庙门”,投到了郭威帐下。命运从此开始转变,后来他之前的结拜兄弟,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由最低下的商人变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柴荣没有忘记这个之前的好兄弟,顶着一切的风言风语力挺赵匡胤,到头来终于“成全了”赵匡胤。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