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只要你活着第二章

章节字数:4455  更新时间:15-12-26 20:31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二

    1

    列车像一条咆哮的巨龙疾驰在苍茫辽阔的河套平原上,承载着它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向着预定的目标飞速行驶着……。。

    景云峰坐在紧靠车窗玻璃的一角,他身旁和对面的座位暂且都还空着。他脸上的表情看似满面春风、心旷神怡,可内心却没那么平静,身子稍微前倾,十指交叉,两肘平托在小桌子上,面向着窗外,目光眺望着远方,他无心顾及车内的喧哗与嘈杂,心里百感交集,想起父亲、想起小妹,想起那个在远方痴痴地等待着他的恋人。还有那块养育过他又让他忧伤过的热土

    车窗外,无边的旷野在这农历三月的季节里充溢着盎然生机,辽阔的河套平原上又迎来了一年一度充满喜气的春耕时节。在春风节气到来之前播下去的麦种,也已经生根发芽簇拥着要出土了,时下,玉米也已下种。正是甜菜、谷物豆类等农作物整地待播的最佳时候,看看!勤劳的庄稼汉们,有的赶着骡子,有的赶着马。有的赶着黄牛,有往地里送粪的,有滚靶磨地的,忙碌地徜徉在田间地头,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一派热闹喜人的景象……。

    不远处,一个景致幽雅的小村庄又进入了他的视线——曾经的土坯房变成了一色的新瓦房整整齐齐一排排地汇集在一起。一条连接着母亲河的支干渠从村子的背面向东弯延而去,渠堰上杨柳列岸,树枝上翠绿的嫰芽在阳光下像星星一样闪着银色的光,给这个小村庄架起了一道亮丽的绿色屏障。一群喜鹊在枝头上欢快地飞来飞去,各种颜色的鸡鸭狗也悠闲地穿行在村巷里和渠堰上。那些房屋顶上飘起的袅袅吹烟缓缓缭绕在空中,那么幽静,又那么温馨——景云峰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他已不知道他的目光有多长时间没有触摸这温馨美丽的画面了——刹间,那种母亲般温柔亲切的感觉涌上心间并陶醉于其中——一缕浓浓的乡情把他带回到自己曾经生活和成长的那个小村庄,那个让他怀恋又让他伤感的地方,让他温暖过也让他痛苦过、让他快乐过也让他蒙受过屈辱的地方,还有那些曾经对他寄于厚望的父老乡亲。那未曾实现的事业、理想、爱情都是从那里开始的,也是从那里结束的,结束了吗……

    2

    黄河岸边,黄土高坡下,有一个叫坪垅囤的小村庄,景云峰就出生在这里。这里地处陕西省境内,与山西省的河曲县仅隔一条黄河,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到了这里又拐了个小弯朝着东南方向去了,这个拐弯处的河道不足二十米宽,站在这边的黄土坡上能清楚地看见对面村庄屋顶上的吹烟,能数得见对面坡上唱着信天游的老汉赶着多少只羊。这里作为两省边陲,也算是黄河流域最贫穷落后的地方了,紧靠着一条黄河,却改变不了祖祖辈辈千百年来靠天吃饭的现状。这里人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耕地就在那连绵起伏的黄土坡上,和其混为一体。望着满目荒凉的黄土坡,再看看脚下匆匆流淌的黄河水,人们束手无策,只有叹气的份儿。这里人们最熟悉的景观就是春天的漫天黄沙。、夏天的枯黄、秋天的荒凉、冬天的沉寂。现在,这里人烟稀散,村落冷清,这一带的大部分人都已流落外乡了,几乎每年都有人托家带口沿着早年走西口的这条黄河古道一路西上去内蒙古的河套地区安家落户。在三年自然灾害其间,全国的老百姓都在闹饥荒,这里更是生灵涂炭民生凋敝,饿死了不少人,一九六零年夏天景云峰的爷爷被饿死在这里,倔犟刚强的老人硬是不愿意离开故土流落他乡,一心只想着用自己的勤劳试图改变命运。终日饿着肚子和村民们在那黄土坡上刨挖,筑坝、填沟、修梯田。弄得那一年的庄户还捉了个满苗,可是老天总是在该下雨的时候不下,眼看着鲜活的谷苗要被旱死,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的老人和大伙在三十多度高温的暴晒下从黄河里挑水浇田,饿得晕倒再也没醒来。秋天,整整下了一夜的一场大暴雨引发了一场山洪摧毁了爷爷和村民们辛苦修筑务弄起的梯田,连同即将吃到嘴边的庄稼一同冲进了沟底。这就是黄土高原千百年来人们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则……。

    一九**年初冬,时令刚过了立冬,荒凉而寂寞的黄土高原已是冷嗖嗖的了,地上枯黄的叶子被冷风掀得满地飞舞,光秃秃的黄土地更是没有任何遮掩地裸露在荒野中,放眼望去,心里感觉无比凄凉……

    这时,在坪垅囤村的后圪梁上,孤零零地站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一件早已褪色的破旧的老粗布棉袄鼓鼓囊囊得裹在他偏瘦的身上,腰里系着一根灰布带子,头上罩着一块白色羊肚毛巾。他就是景云峰的父亲,一根见尺长的烟袋杆握在他背抄着的手里,炯炯的目光眺望着远方,一张皱纹粗浅的脸上写着他历经的沧桑,眉微皱着,显得心事重重。一群乌鸦从他的头顶上飞过,“呱呱”的叫声在这寂静的荒野中显的有些凄楚……

    站在这高高的圪梁上,周边的沟沟壑壑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眼前熟悉的景观勾起了他万千思绪。他思念沉睡在地下的亲人,眷恋和热爱这块贫癠的土地,在这块贫癠的土地上,他遵循着父亲生前的教诲,踏着父亲的足迹,和老伴辛勤耕耘打拼并肩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饥荒年景。可是,终归没能如父亲所愿而改变这里原有的现状……。

    他们生养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最小,才两岁,他们将四个儿子扶养长大,还一个个供养他们念了书,在这个靠天吃粮的穷乡圪崂里,连肚子都顾不过来,还供儿子们念书,在这个囤子里,也就只有他们老俩口做到这个份上了,再没有第二家了。他忠厚老实勤俭持家,虽目不识丁,但精明能干,在扶育儿女的事情上,有着很不一般的思想理念。他曾对妻子说:“养儿子,不但要让他们长大成人,还得让他们成器,而成器的基本就是念书识字,要不然,以后大了也一事无成……。。”他对儿子们的期望是“硬让你们吃不饱肚子也要供你们念书,是盼望你们以后能比我们强,就咱这穷光景,不敢奢求你们进公家的大学堂,成甚大器候,只盼望你们能识点儿字,做到能写、能算、能认的程度,有了这个基础,就能提高你们的做事能力,文化知识就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多么朴实的期望。这样的思想境界,在这个年代,绝不是一般庄稼人都能有的……。

    那不,停靠在河弯里的那只小木船,就是他为接送大儿子和二儿子过河曲的一个小镇上念书而特意制作的,是他用自家的一架废旧的烂牛车亲手改制的。大儿子一九四四年出生,长到十岁时,本地区的乡镇还没有办起学校,离县城的学校又远,再说就是近也念不起,本来穷人家的小子长到这个年龄已经能顶大事儿了,可他硬是打听见河曲那边小镇上刚办起一个学校,大儿子和二儿子相差两岁,他一下把两个儿子都送过去了,老俩口白天在地里忙活,夜晚他又去附近的小煤窑給人家拉煤,老伴在家挑灯夜战酿做陈醋,老伴不仅能做出上好的陈醋,还会做好吃的豆腐,只是缺少豆子,豆腐平时做得很少。做的陈醋在方圆百里都是很出名的,连河曲那边的村民也都过来买。老俩口就这样长年累月没明没夜地劳累着,不过,再怎样辛苦劳累,只要想着儿子能念书识字,就觉的那不是劳累而是幸福了…。。

    可是,两个儿子只念了还不到两年,那小学校唯一的教书先生——一位瘸腿的老秀才不幸得了一场伤寒去世了,自那以后,两个儿子只得回来和他务农了。那只小木船也就一直停靠在河弯里做了两岸乡民们过往的交通工具。后来,这边的镇上办起了学校,三儿子和小儿子景云峰又在这边上了学。可他这个三儿子却是最不让他省心的,调皮捣蛋,不好好念书,经常和人家的娃娃打架,而且手脚很重,和他同龄相仿的没有能敌过他的,常被人家大人找上门来,他妈因为他不知生过多少气,从小到大没少挨他们老两口的打,身体也长得愣实,无意间碰你一下,你都会觉得疼,才十六岁身材长得和两个哥哥不差上下,两个哥哥还没他长得结实。老师说这小子其实挺聪明,就是不好好学。也就在两前年,念到小学三年级时,跟镇上书记的儿子打了一架,原因是那小子用沙枣刺扎他的破棉袄,俩人前后座位,他在前面,那小子趁他不注意就偷偷在他的棉袄后背上扎了无数的小窟窿,扎的棉花丝都露出来了,他还全然不知,回家他妈看见问他怎回事,他满不在乎地说不知道,已经有好几次了,那小子每次扎过瘾后,还若无其事很得意地和其他同学拍手大笑,这一天,那小子终于没小心给扎在了他的肉上,疼得他大叫了一声,急转过头去,那小子吓的忙把手束了回去,可他已经看见了,气得他提住那小子的领口拽出外面来就打,直到老师知道,那小子已柀打出了鼻血,捂着鼻子跑回去告他老子了,最后老师被迫将他开除了。现如今跟着家族里的一位长辈给集体放羊,放羊也不安分,把羊赶到坡上吃草,他却到处跑着掏鸟蛋追野兔野鸡,要不去河滩里划上小船捉野鸭。一天整得灰头土脸的,不过,功夫还没算白费,隔三差五的,家里的锅台上还能闻到一点腥味……。。现在家里就只有小儿子景云峰一个念书的哩。这个小儿子听话懂事,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在麻镇公社小学名列第一,老师还专门去他们家里做了一次家访,告诉他们老俩口,说你们这个小儿子将来会有出息的,希望你们再难也要供他念下去,他们老俩口听了,饿的浮肿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喜悦——苦熬了半辈子,这也许就是目前他们的一点期盼了……。

    他性情很乐观,就是饿着肚子,心里高兴时,站在这高高的圪梁上,还总爱放开嗓子唱一段信天游,可这会儿,他完全没了这心情。在家里,他有着一家之主的威严,能扛大事拿小事,在这个囤子里,他当了十几年队长,以他的纯朴、善良、憨厚、实在更是诚信于民,经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适时地帮助人们,也有着很高的声望,不论家族中还是邻里,谁家要是闹个纠纷,总要叫上他去给协调说和,大多时候,他都能给圆满解决……。

    可眼下,自己家里的状况直实让他犯了愁。随着儿子们渐渐长大成人,家里的光景是越发艰难了。大儿子和二儿子已经成年了,现如今一个二十了一个十八了,眼看着就该成家了,成家这事儿他们老俩口想都不敢想,三儿子也已经十六岁了,最小的景云峰也十四岁了。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话一点不假,就三儿子一个人的饭量,他们老俩口俩个人也抵不过,其实,也从没给吃过个饱饭,儿子们几乎是在饥饿中长大的。通常都是以红薯和土豆为主。小米稀粥和高粱面饼很奢侈,就每天的中午能吃上点。就在这点奢侈的小米稀饭和高粱面饼里,六个大人还要各自从自己的牙缝里省出一点给那个最小的闺女吃,身体瘦弱的妻子生下小闺女一点奶水也没有,靠队里的一只奶山羊养活了这个小生命。也不知是老天照应还是咋的,就这穷光景,还把她吃得小脸小手肉嘟嘟的,看着又可爱又可亲,这个小闺女不仅他们老俩口疼爱有加,四个哥哥也一样疼爱她。重要的是小儿子还在念书,而且还想继续让他念哩……。

    一家人又在这荒坡上辛苦刨挖了一年,连集体分的加上自留地里收的——说到自留地,其实就是自家门前的二亩水田,总共收了两麻袋谷子,收了几百斤红薯土豆,这点粮食,一家人恐怕连这个冬天也熬不过去,如果再不赶紧想办法,来年的春天这一大家子就很难撑下去了,再耽误了儿子,他这个一家之主,怎能对得起这地下的亲人和跟自己吃糠咽菜半辈子的老伴呢。这不,在前一个多月,他和老伴商量着给她在早些年搬迁到内蒙古河套地区落了户的娘家人去了一封信,问看那里的情况好赖了,如果好的话,他们一家人也想过去。现在,一家人正等着回应呢……

    他望着滔滔的黄河水,长长地嘘了口气。抬头看了看天,已经晌午了。“大,饭熟了,我妈叫你回去吃饭哩!顺便给你说,我大舅来信了。”这时,小儿子景云峰来喊他吃饭了……。。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