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评:【实体书】系列  林达《扫起落叶好过冬》(2007.03)

章节字数:2753  更新时间:13-10-25 00:12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这篇文章原名:《历史的误会》

    《扫起落叶好过冬》不算是一部大部头的重要著作,但是很耐读。从地位上来讲当然不能和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相比,但是读的时候却往往有着相同的影子。

    同是感怀加说史的游记,林达往往具有更加清晰现实的视角,从我的阅读习惯而言,较之余秋雨的为感触而感触的故作沉重的文章,耐读的多。

    只说一段小史:美国的政治从绅士主义的精英化转向政客主义的平民化。其间的转折点便是我们一直以来公认的世界伟人之一:亚伯拉罕·林肯。

    “在古典共和政治的时代,特别强调政治家的道德水准;在现代民主政治的时代,这种对个人道德的强调不仅是一种奢侈,而且失去了现实的操作意义。古典共和政治诉诸于道德,现代民主政治则诉诸于制度。”我不知道合署“林达”笔名的两人是不是学法律出身的,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民主政治的演进,且说得这么浅显,功力真是很不一般的。

    这里最想说的是林达为我们娓娓讲述的一个问题——美国的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林肯主持正义主张废除奴隶制吗?

    历史往往是有误会的。

    不能说南北战争跟废奴没有关系。因为林肯本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而且从他的一些言行中来看,他确实痛恨奴隶制。但是,在政治中,要想让一个人只因自己痛恨一样东西就全力去废除,喜欢一样东西就全力去维护是不可能的。这不是政治,是拍《还珠格格》。

    林肯就是这样。他在北方的芝加哥发表演讲:“让我们抛弃不同人种之说,不同种族之说,某种族更为低级故而必须置于一种低级地位,诸如此类的无稽之谈。让我们抛弃所有这一类的东西,让我们在这块土地上,团结如一人,直到我们能够再一次站起来宣布,所有的人生而平等。”

    但是两个月之后,他就在南方的查尔斯顿发表演说:“我必须说,我不是,也从来没有,主张以任何方式实行白人和黑人种族的社会及政治平等,我不是,也从来没有,主张让黑人也有选举权,也能当陪审员,也能担任公职,也能和白人通婚。”

    他都赢得了选民们的掌声。我们不能说林肯是首鼠两端的,作为一个已经从古典民主政治过渡到现代民主政治的政治家,他必须懂得平衡之术。他可能确实反对奴隶制,但是他决不会主动采取任何激进的措施去废奴——尽管从法理天理人理而言,坚决废奴都是正确的,但对于政治家的利益而言,这是不正确的。林肯是一个有良心的政治家,但是他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还具有绅士一样的品德,珍视自己的名誉和骄傲更甚于实际利益的,要追溯到华盛顿时代了。

    事实上,林肯夫人玛丽·塔德的娘家就蓄奴。

    但是他这种平衡不能说取得了成功。相反,他两头表态的方式可能还加剧了人们对他的怀疑。在大选时,林肯只获得了39%的选票,南方十一个大州的大选举团没有一个人投了他的票。林肯还没有宣布就职,南方七州就宣布脱离美国联邦,并且成立了自己的国家——南方联盟。

    在我的理解中,严格说起来,南方州的脱离并不像我国某个省突然闹独立一样可称之为叛国。因为当时美国的政治体制远不如现在这样紧密,州与州之间是一种较松散的结合。更像前苏联的那些加盟共和国。但是林肯绝不会承认这种松散,更不会承认这些州脱离行动的合法性,他必须通过战争的手段重新把这些州夺回来。

    但是,很遗憾的是,从各方面来看,南北战争的发动更是为了维护美利坚联邦的统一,不是为了废奴。北方废奴的呼声是激化南方脱离联邦的一根导火索,却不是战争的根本原因。

    历史在这里有了一个小小的误会。

    但不管怎么样,林肯总统仍然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四年总统任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打了一场南北战争。有些东西是我们的历史书从来没有告诉我们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看出来的:林肯是美国史上第一位平民总统,南北战争为美国宪法带来了“正当程序”和“同等保护”两条带有极其强烈的现代法律文明特征的修正案。美国的公民们也彻底告别了绅士政治家的时代,他们不再要求总统都是华盛顿那样伟大的绅士,他们相信总统也是可能说谎的,他们知道,对总统的制约不能再限于对其个人品格的严格要求,更要在于有成熟制度的平衡制约。“总统也是不可相信的”,可相信的只有美利坚自立国始的的法治传统。

    只是,一点点小小的误会却容易让一代一代的人渐渐不识历史的真相。而热衷于臆测和美化,最终给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披上无比神圣的外衣。这样的事,我们中国人其实最拿手。

    林达在书中说了个小故事:美国人那里曾经流传一个传说,说林肯在二十岁时去了一趟密西西比河口的新奥尔良,看到了市场上一个清秀的黑人少女正待出售,这一幕深深刺激了林肯,年轻的林肯发誓将来一定要粉碎奴隶制,并且终其一生,林肯都将心血付诸废奴事业中,云云。后经美国历史学家考证,多为以讹传讹,因为在那之后的二十年中,没有任何材料显示林肯在自己的政治活动中打击过奴隶制度。

    其实这和汉高祖皇帝是一条龙卧于其母之上所产的传说,何其相似。只不过古时的汉高祖需要的是一种神秘主义的敬畏;而林肯总统更需要一种基于文明和道义的崇拜。

    说到最后,突然想起另外一个历史的小误会,不过不如南北战争和林肯总统这样宏大,那只是一场足球比赛——1974年西德世界杯决赛,西德对荷兰。

    谁都知道西德最后2:1获胜,谁都记得荷兰队依靠整体的力量开场不到两分钟没让德国人碰球就赢得一个点球,谁都赞颂1974年的荷兰队代表着当时欧洲最先进的打法豪华而强壮,绝大多数人都相信,如果那场比赛如果不在西德的主场,如果不是德国人蛮横的身体力量和顽固的精神力量,获胜者应该是荷兰人。

    我是荷兰球迷,但是看过那场决赛的人都应该承认,这不是事实。

    荷兰队在决赛中踢得并不好,开场的十几脚倒脚更像是一种飘飘然的傲慢,没有实际的威胁,绝大多数都在后场完成。哪怕在德国人全线退过半场,逼抢不紧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最后赢得点球,依靠的几乎是克鲁伊夫一个人的力量。这个传说中的经典进球并不像06年又一届德国世界杯上阿根廷的那次完全依靠团队配合的26脚传球射门,远没有那么惊天动地。

    而德国人却踢得相当好,他们不仅从精神上更集中,力量上更强大,问题是他们的技术也同样好。70年代的德国队,绝对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想象的一支只有力量和意志的糙哥球队。穆勒为德国队取得领先的那次射门,背身面对球门,电光火石般转身小空间抬腿就射,现在恐怕没有几个射手可以做到。

    我们更不要忘了,米歇尔斯和克鲁伊夫的荷兰为世界带来了全攻全守,但事实上德国队当时踢的也是全攻全守,西德队同样是当时欧洲足球战术革命的引领者。唯一的区别是,荷兰的整体组织者是前场的克鲁伊夫,西德的组织者是后场的贝肯鲍尔。贝肯鲍尔赢得金球奖,并不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后卫破坏了多少次进攻,而是因为他首创“自由人”这个位置,在后场兼顾防守的同时,担任进攻组织者的角色,他是一个拥有着强大进攻力的后卫!

    误会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它会让我们放大一些不真实的东西,也会让我们遗忘一些应该铭记的东西。

打赏本章    举报本章
这本书实在是太棒了,我决定打赏作品的作者!
100 铜板 300 铜板 1000 铜板 3000 铜板
5000 铜板 10000 铜板 30000 铜板 100000 铜板
打赏查看
送黄瓜送苹果送香蕉送笔记本送手机送钻石送跑车送别墅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