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开篇

章节字数:6220  更新时间:21-01-06 15:32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序言

    大学期间便想写一部属于自己的小说,奈何为应付各类考试而终日忙得焦头烂额,且当时专业知识有限,阅历尚浅,不知到底该从哪方面入手,是浪漫言情、职场都市、仙游灵异、玄幻战争抑或历史穿越、武侠传奇、科幻侦探。直到工作多年,对南、北方城市不同的风土人情、方言、及各朝代历史、政治背景、文学贡献、地理位置、服饰(包括某些少数民族)等均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后方才动笔,以免太落俗而被读者归为流水帐之类。本人策划整部小说历盛唐末期(公元735-756年),分上、中、下三卷,依次为《越唐传奇之开元盛世》、《越唐传奇之古今交替》及《越唐传奇之历史改变》。

    出场人物

    1.张煜璘

    21世纪毕业于西安某名牌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80后硕士研究生,时年32岁。在永宁门广场参加一场汉服活动,仪式结束后却莫名晕倒穿越至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成为一位古代儒生,后中进士官至宰相。

    2.韦令仪(公元659-738年)

    雍州万年(今西安杜陵)人,武周朝宰相韦待价长子,历任梁州都督,宗正少卿,袭父爵扶阳郡公(正二品),中唐诗人韦应物祖父。

    3.韦銮(公元690-740年)

    字云泽,开元年间善花鸟、山水松石的知名画师,历任江州司兵参军,宣州司法参军,韦令仪第四子,韦应物之父。

    4.韦冰萦(公元720-?年)

    韦銮之女,韦应物之姐。

    5.韦应物(公元737-791年)

    字义博,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生于京兆杜陵(今西安杜陵),中唐著名诗人,韦銮第三子。年少时萌补右千户,历官高陵尉、洛阳丞、京兆功曹。“安史之乱”后失官,更折节读书,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或“韦苏州”。性行高洁,诗如其人,闲淡简远似陶潜,世称“陶韦”。有《韦苏州集》传世。

    6.上官烨(公元708-769年)

    陕州(今河南三门峡)人。高宗朝名相上官仪之玄孙,家道中落,故求学于长安。

    7.李白(公元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因其先人隋末曾流寓西域,故李白出生于当时安西都护府所属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城市—托克马克附近)。神龙初年(公元705年),迁居蜀中绵州彰明县青莲乡。天宝初年(公元742年)入长安,经贺知章、吴筠等人推荐,任翰林院供奉。以蔑视权贵,遭谗出京,游历江湖,纵情诗酒。后因参与永王李璘幕府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不久病逝。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善饮酒作诗,生性豪放不羁,追求自由。存诗900余首,词若干,文60余篇,有《李太白诗集》三十卷传世。

    8.杜甫(公元710-772年)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字子美,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举进士不第,安禄山攻陷长安后至京兆凤翔任左拾遗,后弃官入蜀,严武推荐他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严武逝世后,杜甫出蜀入湘,病殁于衡阳至耒阳的湘江途中。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以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见长,语言精练,被称为“诗圣”,存诗1000余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9.张九龄(公元673–740年)

    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长安二年(公元702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赏其才识,改任左拾遗。开元六年,因开大庾岭有功升左补阙。开元七年,改任礼部员外郎。开元八年,升司勋员外郎。后得宰相张说举荐,开元十一年任中书舍人,开元十四年,因张说被罢相,张九龄亦受牵连,改任太常少卿。开元十八年,转任桂州刺史、岭南道按察使、御史中丞。开元十九年被召入京,擢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开元二十年二月转为工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八月,兼知制诰。开元二十一年五月,升任检校中书侍郎,同年十二月拜相(同门下省平章事),开元二十二年升中书令,开元二十三年又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开元二十四年,因受李林甫谗言所惑,玄宗迁其为尚书右丞相,免知政事。开元二十五年,因犯举荐不称职之罪,降职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开元二十七年,累官受爵“始兴开国伯”。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去世,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有《曲江集》传世。

    10.唐玄宗(公元685-662年)

    即唐明皇李隆基,睿宗李旦第三子。通音律,善骑射,多才多艺。景云元年(710)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合谋发动宫廷政变,杀韦后及其党羽,拥护其父相王李旦即位,即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受禅即位,改年号先天,翌年改元开元。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蓄谋已久的“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在安史乱军围攻长安之际,仓皇逃至四川成都,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随行禁军哗变,杀死杨国忠,迫使玄宗赐杨贵妃自缢。太子李亨(唐肃宗)在群臣拥戴下于灵武即位,遥尊其为太上皇。至德二年(758)末返回长安,郁郁寡欢,死后葬于泰陵。

    11.杨贵妃(公元719-756年)

    唐玄宗贵妃,小字玉环,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东南)人。初为寿王妃,后入宫得宠于玄宗。史载其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天宝四载(公元745年),晋封为贵妃,家人由此显贵。其堂兄杨国忠官至宰相,败坏朝政。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次年攻陷潼关,玄宗携她出逃至马嵬驿时,随行将士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又迫使玄宗将其赐死。

    12.王维(701-762年)

    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县),遂为蒲籍。字摩诘。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进士,天宝末年(公元755年)任给事中。“安史之乱”后,曾受安禄山伪职,后授太子中允,晚年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大家,以诗、画闻名于盛唐,时人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画以萧疏清淡见长,诗以清丽自然见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13.高适(公元704-765年)

    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14.岑参(公元718-769年)

    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盛唐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岑参进士及弟,守选三年后获授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公元756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公元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主要作品有《岑嘉州诗集》等。

    15.刘长卿(公元718年-790年)

    字文房,祖籍宣城,家居洛阳。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年间,进士及第。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授监察御史,迁长洲县尉。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出任江淮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坐贬睦州司马。刚直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主要作品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

    16.崔颢(公元704-754年)

    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出身“博陵崔氏”,唐朝著名诗人,儒客名家,曾担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卒于天宝十三载。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考中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期为司勋员外郎。《全唐诗》收录其诗四十二首,原集已佚,有辑本《崔颢集》二卷,《唐人集》本。

    17.王昌龄(公元698-757年)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公元741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18.王之涣(公元688-742年)

    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盛唐诗人。

    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文安任上,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

    19.常建(公元708-765年)

    祖籍邢州(据墓碑记载),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期仕途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20.祖咏(公元699–746年)

    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代表作品有《终南望余雪》、《望蓟门》等。

    21.颜真卿(公元709-784年)

    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公元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自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柳公权并称“颜柳”,史称“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22.安禄山(公元703–757年)

    本姓康,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粟特族。唐朝时期藩镇、叛臣。

    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于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从此改为安姓,精通九蕃语言。开元初年,逃离突厥,成为幽州都督张守珪的部将和义子。骁勇善战,屡建功勋,迁平卢军兵马使、营州都督。天宝年间,平步青云,兼任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以诛杀宰相杨国忠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两京。建立伪燕政权,年号圣武。晚年失明,宠爱幼子,引发晋王安庆绪不满。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为嫡次子安庆绪指使宦官李猪儿所害。

    23.李龟年(生卒年不详)

    开元年间著名乐工,邢州柏仁(今河北隆尧县西部)人,被后人誉为“唐代乐圣”。李龟年善歌,还擅长筚篥、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此处指唐朝的江南,在今湖南省。)忧郁而死。

    24.吴道子(公元680-759年)

    又名道玄,盛唐时期著名画家,史称“画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

    25孟浩然(公元689-740年)

    字浩然,自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著名诗人,世称“孟襄阳”。

    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鹿门山。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被宰相张九龄招致幕府,后返故居。其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26贺知章(公元659-744年)

    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其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他为人旷达不羁,嗜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甚。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咏柳》《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尤其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共十九首。

    楔子

    唐玄宗统治前期(公元713—741年),任用贤能,励精图治,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制造业、商业等,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人口倍增,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军事实力逐渐增强,由此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西域、南亚、东南亚、东亚、东非、欧洲各国商人、使臣、学者、艺术家、探险家、僧侣、留学生、传教士、乐姬、工匠等纷纷慕名来中国参观交流、友好访问、学习先进文化,长安遂成为当时整个亚洲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因而享誉全世界,共计二十九年。

    长一千五百余丈,宽一百一十余步的朱雀大街作为中轴线将唐长安外郭城一分为二,西称长安县,领五十五坊并“西市”(坊为方形生活配套居住区,市为大型商业区,区别在于西市为国际互易,东市主要面向达官显贵及富商,各占两坊之地。坊的大小不一,每坊面积0.5平方公里左右,人口概数平均为“大坊千户,小坊百户”,但也有个别例外。);东曰万年县,领五十四坊并“东市”及兴庆宫、芙蓉园(兴庆宫占一坊,曲江池及芙蓉园共占两坊,因此长安城共计一百零九坊。),寓意“万年长安”。两县分治,统归京兆府直属管辖。

    至于为何是一百零九坊?因隋文帝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下令建造大兴城时,“工部尚书宇文恺规划以东西十四条大街和南北十一条大街来分割,本可以划为一百一十坊并东西两市,并且在分布上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城东与城西数目相等,各有五十五坊。但事实上大兴城东南隅皇家园林曲江一带占了两坊之地,所以是一百零八坊。此为隋初至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城中的里坊数目。”但随后,坊数又发生了两次变化,分别是唐高宗龙朔二年与唐玄宗开元二年。高宗朝修建大明宫,为开辟一条宫前的南北大街,将外郭城东北部的翊善坊、永昌坊一分为二,形成光宅、翊善、永昌、来庭四坊。如此一来,城东便又增加了两坊,与城西合为一百一十坊,这是高宗年间坊数;而玄宗时,为改建兴庆宫,占了城东隆庆坊之地。这样,城东又减为五十四坊,与城西五十五坊合为一百零九坊,此即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之后长安城中的总坊数。

    作者闲话:

    本人新作,若是喜欢的话欢迎大家收藏阅读!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