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国本  第二章 劝桑

章节字数:4710  更新时间:09-06-19 22:00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康天德二年(公元946年)三月十日,建州,太和殿,今日是朝会的日子,建州康国国相以下包括六部尚书、侍郎、御史台监察御史等等济济一堂。

    “列位臣工可有大事禀奏?”当值内侍问道,盖因一般的国事并不用特地在这五日一朝的时候提出来,日常的政事处理只要上个奏折就可以了。

    “启奏王上,臣有奏。”臣工队伍中闪出一人鞠躬说道。

    “子长啊,讲。”王延政稍微将身子坐直了一些道。

    “王上,去岁冬天无雪,今年恐是一灾年,眼下已经开春,很快就到了青黄不接的时节了,还望王上早做绸缪,免生事端。”张迁奏道。

    “这样啊,不知众位爱卿可有办法?”王延政开口问道。

    所谓灾年绸缪,无非是在预先预计要发生灾荒的地方早些储备粮草,一俟灾荒发生,官府马上就可以放粮赈灾,只是眼下康国初立,国库本来就不丰裕,没有什么余粮,所以一时间太和殿上竟然无一人言语。

    “子长啊,户部库银尚余多少?”王延政问。

    “禀王上,如今户部库银出去官员俸禄等开支,尚余库平银二十万两。”显然张迁是有备而来,数字说的一点都没有犹豫。

    “这样啊,加上上月惩办杨思恭所得呢?”一般来讲,查抄官员所得点造册登记之后会暂时封存,等待最终决定是入王室的内库还是入户部的国库,所以王延政才有这样一问。

    “禀王上,查抄杨思恭所得计现银五百四十万两,古玩字画尚未估算。”张迁的话音一落,朝堂上一片吸气声,康国立国不过才只有两年不到的时间,杨思恭却已经敛了如此多的资财,想来落得个斩立决倒是便宜了他了。

    王延政听罢,沉吟了一下说道:“本王有意在农闲时节以银钱征集劳役修缮道路,户部和工部议一下,本王希望现将连接三州的大路拓宽修缮,之后分步再将各州境内道路或修缮或新建,最后可以达到各县均通大路。”

    “王上,徭役本无需银钱,如今我朝新立,正是处处用钱的时候,王上是不是考虑一下是不是直接征劳役?”工部侍郎赵正出班奏道。

    “无妨,出银钱雇劳役一则可以赈济百姓,让百姓们在农闲时节也可以有一份收入,二来也可以使得我们的道路得以修缮,正是一箭双雕,好事成双之事嘛。”现在的官员对于百姓的重视程度远远没有后世那么高,而且官员们平日里大多只是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简单的经济学上的问题看不出来倒也正常,所以王延政略略解释道。

    下面的官员也都是聪明之辈,闻听此言眼前都是一亮,随即又是一片整齐的歌功颂德之声。

    康天德二年三月十一日,康王下诏征集劳役修缮三州道路,此次不同于以往的徭役的是,官府是要按照天数和工作量付给服劳役的百姓钱的,正是农闲时节,诏令一出,三州百姓无不踊跃报名,各地官员第一次发现,原来劳役也是可以这么轻松完成征集任务的。三月十二日,康王再诏成立“三州道路建设委员会”,以户部、工部尚书为委员长,御史台监察御史为稽审使,统一协调三州道路修缮事宜。

    康天德二年四月十五日,建州南郊,“三州道路建设委员会”成立之后,在康王的指点下,三州分别成立了本州的道路建设委员会,三州建委分别拿到了自己州在此次道路建设的路段建设先后顺序的计划书,伴随着计划书的是户部的银子和度户部支司的官员。得益于户部和工部靠近的便利,建州周围的道路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改观,虽然由于时间的关系大部分的道路不过是进行了拓宽和修缮,但是从路上马车的行进速度上来看,道路的修缮还是很有效果的。建州通往浦城的道路上,来往的车队已经多了许多,南郊外甚至已经出现了几个小型的集市。

    “子长啊,今日出游总算得免颠簸之苦了啊。”马车中赫然是当今康国国主王延政。

    “功在陛下德政!”张迁拱了拱手说道,心下里却是想道,短短一个月时间,十万两银子流水般洒了出去,要是连州城城郊的道路再没点起色,这户部工部的官员早该被御史们弹劾了。

    “这路通了,商贾多了,以后户部也会宽松多了,不过,有道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朝廷的钱袋子鼓了,不知道这粮袋子怎么样啊?”王延政没有看张迁,透过车帘看着路旁渐渐多起来的水田喃喃说道。

    “陛下,我康国山多地少,原本粮食每年都要靠从长乐运来接济,自闽王曦主政以来,数度攻伐我国无功而返,去年闽王曦已下令不许一粒粮食流入我康国,倘若今年年景再不好,恐怕今年会是个灾年。”张迁接口道。

    “灾年啊,山多地少啊,要是现在有个土豆或者是玉米的该有多好?”王延政依然没有回过神来。

    “臣愚昧,不知陛下所言土豆、玉米是何物?”张迁愣了一下问道。

    “哦,那是《山海经》上记载的海外的两种粮食,产量很高,最高可达亩产千斤。”王延政回过头来,发觉自己说错了话,连忙掩饰道。

    “哦?还有这等高产粮食?却不知道这两种粮食种子要到哪里去寻?倘若我康国有这两种粮食,三州数十万人糊口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沉稳如张迁听到“亩产千斤”眼睛也不由自主的亮了起来。

    “嗯,《山海经》云,海外有大洲,曰西部瞻洲,洲上奇珍异种数不胜数,只是世上难寻一见之人。”俗话说的好啊,一句谎言需要用无数句谎言去圆,诚不我欺呀,王延政暗自擦了擦并不存在的冷汗想到。

    “原来如此,但是如此良种不可放弃找寻啊。”君臣间的这番对话王延政并没有怎么在意,张迁却是牢牢记在了心里。

    “是啊是啊,我听说还有那一年三熟的占城稻,不知道我们现在这里田中所栽禾苗是不是啊?”王延政不想在《山海经》的问题上多做讨论,转换话题道。

    “占城稻啊?臣下没有听说过,陛下少待,待臣下车问一下便知。”张迁说道。

    “算了,前方正好有个村落,咱们一起过去问一下吧。”王延政抬头看了一眼车外,说道。

    王家庄是散落在建州城外无数个村落中不起眼的一个,只是因为毗邻闫江,村子里的百多亩水田基本上可以旱涝保收,尽管这几年来战乱不断,村子里男丁大多都被抽去军中,好在世代为农,村子里健妇颇多,不虞糊口,倒也算太平。四月二十五日中午,正当村子里炊烟袅袅,各家呼儿唤女准备吃饭的当口,村头路口缓步走来约莫十多人,当先一人,身着青衫,白面短须,正是当今康国之主王延政,却是延政怕搅扰了百姓生活,吩咐左右轻装简从,步行进村。

    进的村来,只见流水处处,小桥俨然,在这乱世之中也算是一处世外桃源了,但见村口一处院落中一株樟树参天而立,众人随着王延政信步而入,院子主人听见房外动静连忙迎了出来,虽然王延政等人并没有着官服,但是众人一身的贵气却是掩不住的,院子主人拱手迎道:“不知贵客到来,失迎失迎!”

    “是我等唐突了,我等来自建州,路过宝地,寻一口水喝,叨扰了。”王延政拱手回礼言道。

    “无妨无妨,贵客暂坐,容小老儿给贵客寻碗去。”院主人转身回房去了,早有内侍在院内石凳上铺上了一层垫子,王延政坐下后示意张迁也坐了下来。

    “听老人家口气,倒也是知书之人?”喝了一口水,王延政随口问道。

    “呵呵,贵客好耳力,小老儿早年曾在县衙做过几年小吏,倒也识得几个字。”虽然王延政问的有些无礼,但这院主人倒也是个有眼力劲的,看出来众人贵气逼人,倒也没有计较。

    “哦,老人家贵姓?在此居住多久了?”听到院主人回答的倒也是有板有眼,王延政也来了几分兴趣。

    “小老儿敝姓姜,祖祖辈辈就住在这王家庄中。”姜老儿回答道。

    “呵呵,原来这里叫做王家庄啊,平时都种些什么粮食?”王延政挥挥手示意姜老儿也找个地方坐下问道。

    “平日里?贵客看来也不识农事,一年里也就是种一季稻米而已,哪里会有其他的什么庄稼呢?”姜老儿笑笑说道。

    “一年里才种一季啊?怪不得粮食产的少呢,没有能多种几季的吗?我听说有叫那个占城稻的,一年可以三熟呢?”王延政身子稍稍前倾问道。

    “贵客说笑了,想……”

    “大人也知道占城稻?”王延政说的话被屋子里面的人听到了,屋门开处,一个中年人推门出来问道。

    “我只是听说……什么?真的有占城稻吗?在哪里?”王延政略微顿了一下,听到占城稻之后,起身急问道。

    姜老儿回头一看,脸色都变了,低声说道:“昀儿,不是让你在屋里吗?怎么出来了?”时值乱世,官府抽丁基本上都是每户一丁,这姜昀看来是偷逃丁役之人,不由得姜老儿心不慌。

    “无妨,姜昀,你详细说一说你是在哪里见到过占城稻的,如果你能弄来稻种,我不仅保你无罪,一定给你保个前程!”占城稻啊,耐旱、高产、早熟的占城稻啊!倘若真的有了这个稻子,现在的这点饥荒根本就不是问题,想到这里,王延政的那个激动啊,向前疾走几步挥手问道。

    原来这姜昀还真的是个逃丁人,早先几年殷主王延政自立,闽王王曦自然征讨,相对于闽国,殷国小民少,抽丁都是一户一丁,这姜昀为了逃避兵役就跑到闽国长乐去做生意去了,一呆就是两三年,足迹倒是踏遍了闽国的长乐、泉漳汀州等地,在泉州发现当地有一年能三熟的稻谷,就叫占城稻,只是栽种的面积比较小,仅仅限于泉州一地。

    “好,姜昀,如果你能给我康国弄来这占城稻的稻种,本王不仅免了你的逃丁之罪,还会大大的赏赐与你!”王延钧心里那个激动啊,自己终于能有点王八之气了,想想占城稻就有人见过,要是在身子一抖就能抖落一地稻种那就完美了。

    “这,建州距离泉州山高水远,况且眼下闽王又对我康国怀有敌意,道路不通,恐怕……”姜昀听到王延政自称“本王”,心里不由得一喜,自己还是赌对了。

    “本王给你白银五千两做本金,占你一半的份子,从此以后你就是替本王做生意的御前商人了,赏你见官不拜,可直接面见本王,倘若你真给本王弄来占城稻种,另有赏赐,稻种弄来之前,所有赏赐暂且寄下,本王先给你五千两银子,等到稻种到建州之时本王将赏赐一并给你!”王延政回头看了张迁一眼说道。

    “谢陛下!”姜昀大礼拜倒应道。

    康天德二年六月十日,有商人姜昀献一年三熟稻种“占城稻”百担,王大悦,赐姜昀赏金千两,“国之干城”银章一面,许见官不拜,并赐“王室商人”锦旗一幅。康王诏告天下,凡于国于民有利者,无论士农工商,均依例颁赏,消息传出,天下再次震动,各国反应不一,但由于康国国小地偏,其余诸国国君均一笑置之,康国国内开始倒是群情汹汹,一般文臣接连上书言尊卑不可废,商人重利,一直以来都是贱业,若是商人都见官不拜了,他们的官也就做的没什么面子了,康王接到奏折,留中不发,后大臣在宫外跪谏,康王传令羽林军乱棍打出;适逢乱世,文臣本就没有什么安全感,各国相互征伐,国朝更迭频繁,更迭之际,文官受清洗最甚,甚至都有南汉荒唐如阉人方可为官的规定,所以在康王强势表态后,此事就此通过,之后来往康国的商贾更多,层出不穷的奇技淫巧、奇珍异种也被不断的献到康王宫,康王不耐其凡,下诏设立专门衙门负责此类事务,曰“科学院”。

    康天德二年九月,康王下诏改“科学院”为“大康皇家科学院”,自任院正,并明诏天下,凡自认有一技之长者,无论农工,均可前来应试,考试通过者,脱贱籍,并发“月薪”,消息传出一月,天下匠人纷纷前来,两月之后,应者达万人之众。康王见应者甚众,又将“皇家科学院”下增设“农学院”“工学院”,并在闫水边起新城,命名为“建州工业城”,将来应征匠人全数安置于内,由康国设立作坊供其劳作。

    天德二年十月,康王下诏,废匠人贱户籍,诏令康国内三州所有作坊矿场除奴隶外所属匠户均脱贱籍,并发工钱雇佣,消息一传开,这天下匠人来的更多了。

    天德二年十月底,最后一季“占城稻”收割完毕,整个天德二年果然大旱,所幸三州得以种植占城稻,虽然种的时间有点晚只得了两熟,但是由于新的农税十税一与占城稻的抗旱性,今年的老百姓过的反倒比往常年景要好很多,乱世中的康国,倒是有点生机勃勃的景象。

    天德二年十一月,康王在“三州道路建设委员会”之外另设“三州水利建设委员会”,统筹三州水利建设,诏令未下,御史中丞朱泾谏曰如此设置管理机构有“叠床架屋,冗员冗政,徒费钱粮”之嫌,康王欣然纳谏,宣布设立“三州建设委员会”,仍由户部工部出员,御史台出员监督,统筹三州道路水利建设事宜,由是农闲设立“建设委员会”遂成惯例。

    天德二年十二月,礼部尚书程纬斌上书建议改元,王诏不许,并诏非特例不得改元。

    

打赏本章    举报本章
这本书实在是太棒了,我决定打赏作品的作者!
100 铜板 300 铜板 1000 铜板 3000 铜板
5000 铜板 10000 铜板 30000 铜板 100000 铜板
打赏查看
送黄瓜送苹果送香蕉送笔记本送手机送钻石送跑车送别墅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