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庸臣(春溪笛晓)

热门小说

终卷  第5-7章

章节字数:9368  更新时间:09-08-07 22:48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谁与共

    次日早朝,蕲州水难的消息在早朝时炸开了锅,朱厚洵果然提出亲自前去抚慰蕲州民众。

    御史大夫首先直言劝谏:“千金之子不坐垂堂,陛下还请三思!”

    蔡老御史手下的言官们也纷纷进言,朱厚洵脸上的坚决没有少半分。最后还是郎中令蔡子言朗声建议:“陛下可交由身边近臣代劳,想必蕲州百姓能明白陛下的心意。”

    朝臣都当朱厚洵是少年心性,哄孩子般齐声道:“臣附议。”

    待下边声潮过半,朱厚洵这才有些动摇:“诸卿所言有理,朕就令少府张俊代朕去这一趟,赈灾银由禁军抽调百名精英护送。”

    原想自请前去的官员心中大骂这张君闲真乃弄臣,一提近臣,朱厚洵想到的便是他。

    不过他是少府,掌管着皇帝的内帑,既然是朱厚洵出资赈灾,算算也是应当的。想到这大好的差使就到了张君闲的手上了,众人在心底冷啐一声,却不得不俯首说:“陛下英明。”

    见附和之声占了多数,朱厚洵朝立在御阶之下,百官之前的摄政王,笑得露出两个酒窝,幸而没几个人敢直视天颜,是以无人发现他这过分可爱的笑容。

    德安公公见时辰不早,用尖细的嗓门喊道:“有事请奏,无事退朝。”

    此时朝上一直眼观鼻鼻观心的大司马徐东华忽然上前一步,“臣有本要奏。”

    朱厚洵连忙收起笑脸,带着几分恭敬,沉声道:“徐卿请说。”林子任要他善待朝中几个老臣,因为他们的人脉远不是他们刚刚拉拔起来的官员所能比的。

    只不过言老丞相不管事,徐东华又放权于下,唯有蔡老御史撑着朝廷,偏偏他又是那刚正不阿的性子,让朱厚洵好生没趣。

    此刻听到徐东华主动说话,朱厚洵自然高兴,只不过等徐东华说完,他的脸色便沉了下来:“告老还乡?”

    徐东华神情奕奕,没有丝毫老态,声音却有些沉哑:“陛下,我临朝有六十致仕的律法,臣如今六十有二,已是过了两年,请陛下恩准。”

    朱厚洵面色涨红,刚刚因为景王之计顺利进行而生出的那点欣喜也不见了。刚要驳回,却听言老丞相亦上前一步,恭谨地道:“臣亦六十有九,也是不好占着这位置了。”

    两位老臣的话让朝元殿寂静下来,在场有许多是这两人的门生,向来唯他们马首是瞻。

    有些首鼠两端的官员则惶恐不已,朝局若有大变,他们恐怕就要遭殃了。百官左右顾盼,恍然发觉九卿之中,仅有三个老面孔了,郎中令蔡子言、廷尉钱胜、新任太仆常季、大鸿胪段子良、少府张君闲,兼着宗正之位的摄政王。

    再看看自己底下的官员,似乎都是近几年来的新秀。许多老官员抬头看着朱厚洵头顶那刻着乾坤日月四字的牌匾,一种前所未有的颓靡浮上心头,将来无论是谁上位,谁掌权,这朝廷都将是另一番局面……

    “这样的大灾大难,民众难免会暴乱,到时候,死了个钦使也很难追究责任,好计!好计!”

    惊世骇俗的话语,在青年侍卫的口中显得漫不经心。这长相俊美的青年侍卫吊儿郎当地骑着匹夜照玉狮子,这稀世名马却与他十分亲密,不慢不紧地在前面领着路。

    他话刚说完,一个满身尘土的禁军就从他身后那辆载满粮食的车子底下钻出来:“这么说,原来是有人要谋害我们大人啊!是谁呢?”

    青年侍卫面色一变,喃喃道:“谁知道啊……其实我们大人很好杀的,费这么大劲做什么,难道这帝王家做事都要图个名正言顺?”

    这是道旁的枝叶发出梭梭梭的声响,又一个禁军从里面钻出半个头来:“这就叫既爱逛窑子又想举孝廉!”

    青年侍卫笑骂:“你这家伙耳力极好,偏是个大嗓子,就算发现了什么,你这么一喊,方圆百里的活物都被你吓跑了!”

    “没错,”骑马走在队伍最前方的人摸摸下巴,微微笑:“也不想想,如今的世道有哪个孝廉是不逛窑子的?”

    话刚落音,旁边的草丛又窜出个人来,憨憨地道:“俺爹以前吓唬我,孝廉是不能逛窑子的,上回头儿又要求俺们不可太粗俗,俺想扯上孝廉总算雅了吧,俺就说了,没想到居然给大嗓门听去了。”

    青年侍卫虽然已经对这些时不时冒出来的家伙,还是忍不住哼笑道:“我说你们这群兔崽子,好好地路不走,偏要这样藏头露尾的,像什么样子。”

    这时‘嗖’的一声,一人从夜照玉狮子的腹下翻上马头,也不管那马惊得两蹄乱踢,笑嘻嘻地问:“头儿,吓到了吧?”

    青年侍卫拍拍那小子的脸颊,轻轻一推,那家伙便摔到泥潭里去了。青年侍卫胯-下的夜照玉狮子示威性地嘶鸣一声,似乎代他主人怒骂:“找死!”

    这行人正是被朱厚洵派往蕲州的钦使,君闲领着唐越的‘百胜军’即日就往蕲州出发,为了护住赈灾粮食,中途还绕过了许多险地,远不及急行军时来得快。

    君闲离了帝京就分外轻松,当唐越禀报他们已到蕲州境内,也只是微笑说:“看来他们都算得挺精的,要人尽其用才肯下手啊。”

    原该哀鸿遍野的蕲州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官府发粮,民众并不争抢,仿佛久经行伍的军队一般有序,还有人将自己的口粮分给老幼病残。

    听见钦使到来,蕲州州令不卑不亢地出迎,这倒也怪不得他不热心,毕竟历来钦使都是盘剥地方的官匪。

    君闲也不在意,随口问起卫堤的情况,这才知道这一来一往的耽搁,洪水已经退了大半,卫堤的缺口也已堵上,正在筹备大规模的修缮。

    京中的景王倒是错估了蕲州的民情,人家不仅没有乱起来,还自发地组织起来,投入到卫堤的重修之中。

    而将赈灾的粮草跟银钱都交接好,没人理睬的钦使便领着手下亲自前往卫堤。

    卫堤起处,有一处长亭,乃当初平楚侯挚交为纪念好友所建,相传正是平楚侯亲自督造卫堤。

    君闲凝着快要与卫堤持平的江水,轻声念出刻在长亭中的那首《永遇乐》:“……去岁曾游,临江又见、万丈霜冲雪。云追涛怒,风催浪起,几欲吞山倒岳。记当时,摩肩并进,笑问生死谁怯……”

    临朝曾经有那样的光景,豪俊满朝,文武相得。君明臣良,百姓和乐。即便是前丞相在时,那比不上当年的万分之一,无怪乎当初能灭南楚,震辽国,取东溟,天下无敢不从。

    君闲负手立在卫堤之上,轻轻闭眼,心中反复念着那句:“记当时,摩肩并进,笑问生死谁怯。”

    他们所向往的湮灭的盛世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如今谁又能和谁并肩而行。

    死后逢生,曾经他想和那人一起乘风出海,渐渐却发现那人并不像自己,那人有那么多不能放下的事情,有依赖他的皇侄儿,有他临朝的江山,还要延续朱家的血脉……

    原想着做一世挚友也未尝不可,事到临头,却见不得他娶妻生子,见不得他和旁人恩爱厮守。

    原来情之一字,总在悄然不觉间在心底生根。这些年看着他想着念着那个早已在午门心死的施霄芳,看着他不断让那段失败的过往重现人前,只要不是铁石心肠,就不可能不因他梦回的那些呓语所动摇。

    想到景桓与朱厚洵的合谋,又想到唐清的背叛,君闲眼底笑意褪去,有的只是二十年来沉沉的清寂寥落。

    如今三州已定,朝中又是新旧交替。景桓明有卫平疆,又有杀人于无形的暗卫,也不可能再遇险。细细算来,这临朝便没有他的事了。

    天边黑云压着水面,江风吹得衣袍猎猎,君闲看着那殷殷修筑河堤的百姓,呢喃道:“这雨,可莫要下得太大才好……”

    此时唐越从长亭外走来,黑色的禁军戎袍破开几个口,他却丝毫不在意:“大人,那边来信说,兰公子会亲自来一趟,跟你说些事情。”

    晨风阁主兰蓝本仿佛生来就应当是生在大海中的,六年前到了被称为江海门户的陵县,便连同海王一起没了消息。

    唐越这也是近来才知道他们收复了落在蛮荒人手中的东溟,兰蓝已成东溟之主。

    唐越心思何等通透,怎么会看不出君闲在犹豫什么,也隐隐猜到了君闲最可能的决定。

    思及此,唐越又挂心起京中的哥哥,连忙劝说:“大人,哥哥他平时虽然不肯像我一样随时陪大人离京,但这次我们很可能就呆在东溟不回来了,我用信鸽把他叫过来可好?”

    唐越对至亲的人是毫不设防的,就像君闲当初对临帝跟太子的旨意深信不疑一样。君闲不忍见他伤心,只慢慢地说:“你可记得以前侯府有一群杀手交到了你哥哥手里。”

    唐越点点头。

    君闲笑着说:“我吩咐他将那些人带过来,还需要些时日,你不必太着急了。”

    笛声起

    一艘通体乌黑的乌篷船停于江岸,这几日春潮渐退,乌篷船停在岸边,也平稳无比。

    船首立着个年轻男子,他身后有朱袍人恭谨跪见:“此行凶险,陛下又大婚在即,需有殿下把持,殿下不必亲来的。”

    那男子微微一笑:“下去吧,孤有平疆护着就好。”

    竟是不再管面色难看的朱袍官员,凝着江面不知在想什么。

    朱袍官员一咬牙,叩首道:“下官听令!”但也没有完全放心,吩咐几十人将乌篷船牢牢看住,才疾步离开。

    天色灰沉沉,似乎又要下雨了,也不知这灾难何时才能了。卫平疆听密林间隐匿的人尽去,暗自朝年轻男子点点头,潜行下了船。

    “你祸乱朝纲,到底是为私利还是为报复?”景王望着江水奔流,眸色渐深,喃喃道:“若不是你,同死又何妨;若是你,我已不是当初那无爪牙的幼兽,凭人宰割,无所适从;即便失掉一切,也要将地狱中的你拉回来,连带上次的份一起活下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这边君闲没有自讨没趣地去巡看卫堤,而是准备启程去松山,这还是他六年来第一次。

    反正已经跟朱厚洵撕破脸,他也没兴趣踏上那险隘重重的回程。

    松山学院在文人士子间颇有盛名,有它在,连国子监也不敢妄称天下第一。更要紧的是它的前身是开朝功臣沈适所建,没有人敢找它麻烦。

    若不是这几年思念儿子的武侯夫人恳求老院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恐怕连君闲安插的耳目也会被连根拔起。

    这路途漫漫,百来人是浩浩荡荡的,极容易被人盯上。

    幸好百胜军最擅长的就是隐藏行迹,在唐越一声令下,连君闲也找不出他们究竟藏在哪里。

    虽然如此,暗卫有唐清相帮,判断君闲一行人的去向不成问题。

    刚出了蕲州半日,暗卫便调头追来上来,杀招频出。不过总算摆脱了敌在暗我在明的劣势,反是由百胜军沿路伏击。

    唐越护着君闲疾行,盼着快些到西州境内,松山上有人来援。

    唐清也知道武侯府从前有许多旧人,哪会让他们到西州。两边各怀心思,情况也越发惨烈。

    唐越这才明白何谓伴君如伴虎,自家大人再如何胡为,也曾为临朝立下不少功劳,天子不知道,景王总是清楚的,天家人果然都是无情无义……

    就在此时,远处的山麓有传来悠然的牧笛声,那边有炊烟袅袅升起,似乎是山中的村庄。

    唐越一喜,“大人,不如我们潜入村庄,等暗卫尽去,我们再南下。”

    君闲怔怔地立在原地,那笛声无忧,却似乎承载着许多过往。

    当初他搂着那孩子仔细教会了,便让他在见到太子来时吹响,好让他到别处安睡。

    那时候只想偷闲,没有那么多纠葛,也没注意到那孩子眸中的孺慕。

    后来渐渐看见了,自己却已不是当初那个人。

    君闲一咬牙,下令:“我们入江,既然有村庄,想必会备船。兰蓝的人也不会太远,发信叫他来接应。”

    唐越见他神情微恸,想到有百胜军伏击阻拦,暗卫一时也追不上。不好多说,应道:“是!”

    君闲与唐越弃马由小道走往江边,两人都不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凭着老到的行军经验,很快见到了大江,也见到渡头停着的一艘乌篷船。

    君闲与唐越对视一眼,唐越压低声音道:“大人,有打斗的痕迹!”

    正要后退,却见君闲定定地望着船首立着的人。

    那人一身寻常衣物,似乎跟从前出游时一样从容。这几年来分外冷硬的眉目衬着江色,渐渐有了些柔和。

    帝京的风风雨雨,都被江涛卷去,君闲见到景桓微笑而立,静静地凝着自己,良久才笑着说:“你来了。”

    “殿下……殿下为何在此?”

    “你舍近求远,又是为何?身陷险境,逢林不入,你岂会不知?”知君闲不会答,景桓替他答道:“因为你记得那首曲子,因为你心中意乱,因为你就是……他,对不对?”

    这一计也是他所出,大半暗卫伪装成村民,小半在后追击撕咬,逼他入村庄。

    若君闲毫无所觉,听声而去,等待他的必然是杀阵。

    景桓笑容微恸,这才发现在等待时身上已出了一身虚汗。想要上前,脚也无法动弹,只能远远地看着君闲。

    君闲闭着眼:“殿下……”

    景王沉声道:“我知君闲你向来巧舌如簧,今日怎能不与我辩上一辩,你为何懂得前丞相专擅的阵法?你为何对军中之事了然于胸?你为何能取得父王信任将禁军内监尽数交付?你为何不敢再信皇家,即使安边立功,惩恶除奸,也只敢借人之名,自己荒诞行事,做尽庸臣之态?”

    唐越也听得一脸愕然,恍然想到这些年来,自家大人的确是如此。怔怔望去,只见君闲的手微微颤动,竟有些难以自制,唐越呐呐道:“大人……”

    君闲撇开脸:“有幸拜得名师,是以诸事都学得通透。”

    景桓仍是见他不认,朗声道:“施家大哥,出来吧。”

    君闲蓦然睁大眼,先王给他的除了禁军跟内监司,还有一句埋藏多年的秘密:施府旧人,在松山之野。

    景桓这一声喊出,他自然明白喊的是谁,先王不是无情之人,在诸王旧部的施压下还是保住了施家血脉。

    松山远离朝堂,有海王坐镇陵县遥遥相帮,又有高人庇护,自然无人能加害。

    只是藏得太深,连君闲也辗转难寻,只隐隐觉得松山这边有异。

    这几年得知他们的下落,却不能见、不敢见,全因自己两世为人,却因心中怨愤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愧对那些死去的长辈与挚友。

    施家老大从船舱里走出来,虽然三十有五,却丝毫不显老,他本是内敛之人,见到君闲竟落下泪来:“三弟。”

    这恍如隔世的一声,直直打向君闲的心底,所有反驳的话都消失在喉间。

    他身形微晃,却很快稳住心神,仿佛幼时三兄弟被父亲操练过后,不服输地铮铮傲立,嗓音微哑:“大哥,我……”

    施家老大已从船上下来,牢牢地将他揽在怀里,重重的一拳擂在他背上,脸上还有泪,却笑了出来:“你做的那些混账事我都知道了,不想给朝廷卖命就来松山,大哥跟二哥护着你,撩拨得人家皇帝龙颜大怒有什么意思?”

    君闲心中喜悦,当即也狠狠地给了施家老大一记重拳,算是回礼。抬眼却见景王还立在船首,笑容微敛:“大哥怎会与景桓在一起?”

    施家老大毫不在意地道:“我们方才挟持了他,顺便帮那朝廷练练那快要生锈的暗卫。”

    这时数条黑影倏然闪现,恭敬地道:“那些埋伏在村庄跟追击的人已一举成擒,倒是沿路碰到不少滑不溜秋的好家伙,逃了不少,不知是谁教出来的。”

    见唐越一脸得色,施家老大意味深长地笑笑,便拉君闲上船,经过景桓身边时在他肩上轻轻一拍,景桓才可以动弹。

    景桓微微苦笑,自己机关算尽,在这些人眼中根本不值一提。君闲见景桓久立船前,冻得有些发软,伸手揽住他,齐齐入了船舱。

    施家老大已经不复方才那又惊又喜的模样,给他们倒了杯酒,问道:“三弟,准备如何处置叛徒?”

    君闲跟景桓都知道他指的是谁,唐越却不清楚,对君闲与眼前这人的关系更是不解,只是心头隐隐有种不详的预感:“大人……”

    君闲深吸了口气,笑着说:“唐越,你上岸领着百胜军,把大哥抓起来的人送回帝京去,你到时候若还想来,就到松山找这位大哥吧。”

    听出他去意已决,向来乐观的唐越朗声领命:“大人放心,唐越会把哥哥一起叫来的!”

    船舱内只剩三个人,施家老大不好跟阔别二十年的小弟许久,景桓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沉滞良久,还是施家老大先说道:“三弟,你要到松山住一阵子吗?舅妈总是念着你,听到你要到东溟那边,担心了许久。你知道兰公子虽然原本就是东溟人士,但是他离开多年,那错综复杂的局势虽然被强势压下了,暴乱还是会来的,何况照海王殿下所说,海上比我们这里还要险隘,许多外族已经蠢蠢欲动;这次兰公子跟海王殿下原本要亲自过来的,却被事情拖住了,只能叫我领人过来。”

    景桓听得错愕,却见君闲神色未变,才发觉这些话也有些是说给他听的。果然,施家老大将目光转在他身上:“西州是海王的封地,我们这些年已经将松山以南的地方牢牢掌控,殿下不必疑惑,这边的消息是传不回去的。你问这小子就知道,他当初可是费了好几年的劲,才仗着他师父与老院长的交情,将朱君礼这钉子安插进来的。”说着又朝君闲笑骂:“你这浑小子见缝就钻,可把我们松山在外头的人都折腾个遍了,赵砺常来信说你这小子总把他当猴耍。”

    君闲显然得了便宜卖乖:“哪有的事,是赵将军古道热肠,常常要帮忙,我推辞不了,只好勉为其难地应了。”

    施家老大忍笑道:“可以知道那直肠子的莽夫到底在过什么日子。”他忽然哦的一声,仿佛想起了什么,朝景桓抱歉地笑笑:“听闻殿下曾对明珠倾心,但我与明珠情投意合,已于年前共结连理,前尘旧事,还请殿下莫要放在心上。”

    景桓神情一滞,望向君闲,却见他面上恍若未闻,眼底却有一丝得色,拉着施家老大道:“我们先到松山住一阵子,等兰蓝那家伙派的海船来了再说。”

    远行人

    愉快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

    这日天色蒙蒙亮,君闲坐在马车上,轻轻地敲打着桌沿。

    马车忽然停了下来,拉车的老马是跟他上过战场的,虽然放任它自己走,但是断不会走上什么不当走的路。

    君闲拉开车帘,却是一怔。

    景桓修身玉立,仿佛已等待多时。对视时目光却沉静坦然,让他连开口问“你为何在此”的心思都生不出来,只觉得心里溢出些微高兴,些微满足。无论朝局如何变动,世事如何莫测,这人始终都是这副模样。

    景桓执起车上的马鞭,跃到马车前坐下。声音向来偏冷,此时却带着几分温和:“山路难行,可要我充一回车夫?”

    君闲忍不住大笑出声:“摄政王要做的事,谁敢说不许,万一被你惦记上了,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景桓轻叱一声,马车缓缓往青山深处走去。

    穿过这山坳,便是被称为江海门户的陵县。海王出海后,竟是再也不曾回来过。海王府虽仍在,但是里头的仆人已经走的走,散的散。马车经过时,景桓看见那曾经繁盛一时的海王府如今门可罗雀,不由生出淡淡遗憾。

    陵县的港口靠着一艘已扬起帆的巍峨巨船,景桓跟君闲齐齐下了马车,饶是他们见多识广,仍是忍不住由衷赞叹那天工造物无奇不有。

    君闲眼尖地看见船前立着几个熟悉的身影,心头微震,脸上已是笑意盎然。

    那几人,不正是告老还乡的言丞相、徐大司马,还有那素来风流的徐家小公子,正握着折扇风流潇洒地朝他们打招呼:“黑心,木头,还不快些,船马上就要开了!”

    “……”

    君闲眼底掠过几分算计,却发现景桓的目光正紧紧地盯住自己,顿时大度地一笑:“这孩子,我不跟他计较。”

    景桓的眸里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慢慢化开,淡淡笑道:“你尽管动手,我不说你。”

    已知景桓心意,君闲两眼放光,兴奋不已:“我尽管动手,什么事你都不阻吗那么今晚我们……”

    景桓脸色一黑,咬牙道:“滚。”

    君闲却不在意,一双眼睛锁住徐家小公子,数样耍玩的计策已上心头。徐家小公子被他看得毛骨悚然,连忙跑到老丞相身后。

    君闲心里兴奋地想象着一路上能在徐家小公子身上找到的乐子,脸上也流露出几分迫不及待,黑眸明亮得炙人:“言老丞相,徐大司马,你们也一起出海”

    言老丞相微微一笑,跟他熟了,也清楚他那纯粹心血来潮的恶劣并不会伤及旁人根底,拱拱手道:“我们不过是去看看东溟到底是什么样子,哪像你们国士之才,竟是为了海上霸业而去的。”

    君闲应道:“挡得了蛮荒人一时,挡不了一世,东溟决定出击,我们定然全力相助。”

    徐大司马看着景桓,颇为欣慰地抚须微笑:“你们是怕东溟夺得海权,便会将手伸向临朝,这才前往相助,以便日后因功制衡吧,这主意……海王来信中也有提及。海王毕竟是临朝人,心还是向着临朝的。”

    景桓点点头,但是心中又未免担忧起来。这些时日他也听说了,海王喜欢的人跟君闲颇为相似,那人对海王这点心思恐怕也了如指掌,却还是派了船来接他们,其心不可谓不诚。但是这终究是两人之间的隐患,海王……

    他的目光又落在逗弄得徐家小公子哇哇叫的君闲身上。

    曾经他也因立场不同而将君闲的权势一一夺走,甚至将他置于险地……

    他能明白海王心中的痛苦。如果施家老大没能及时赶到,他恐怕会后悔一辈子。但是即使如此,有些事他还是会去做。

    就像君闲所说的:“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不是景桓了。”

    景桓释然,只听船上传来徐家小公子的叫唤声:“桓木头,救我!”

    徐家小公子被君闲倒挂在桅杆上,挣扎不开,声音都带着哭丧。

    君闲手里拿着从徐家小公子手里夺过来的折扇,啪地打开,万分风凉地扇着风。

    君闲喜欢捉弄孩子,这劣性根谁也管不了。景桓给徐家小公子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转头跟两位老臣商量着这次出海的事务。

    其实也没什么可商量的,景桓忽然回头,朝着帝京的方向轻轻一拜。

    君闲眉心一跳,一腾身跃下船,也学他一拜,“拜天地,哪能少了我一份!”

    景桓哭笑不得,心里的酸楚却少了几分。他生于斯长于斯,何时离开过这片土地,海上情况莫测,他心中根本没有底。

    君闲暗暗握住景桓的手,朝两老招呼说:“两位老前辈,上船罢。”

    景桓望着那天生含情的眉眼,君闲心中的难过恐怕不下于自己。

    走到这一步,已是极限了。

    君闲忽然回头,眼里满是离伤。他凑近景桓,哑声说:“我很难过,让我亲一口。”

    “……好。”

    等着被训斥的君闲一怔,心中狂喜,却见景桓的耳垂渐渐染上淡淡红晕。他扫了眼周围装作若无其事的众人,知道景桓脸皮薄,笑着说:“我许你先欠着,下次要十倍奉还。”

    偏偏此时狼狈的徐家小公子高声嚷嚷:“桓木头,我告诉你,这黑心根本不敢当众亲热,其实他脸皮薄的很呐!上次我跟他去青楼,他居然连陪酒的姑娘也不叫一个!”

    君闲却没有如他所料地恼羞成怒,反而好整以暇地望向景桓。

    景桓耳根犹红,撇开脸说:“我觉得你继续让他挂着也好。”

    君闲放声大笑,跳上甲板拉着景桓往开阔的船舱走去。

    两老亦跟着上了船,徐家小公子仿佛见到救星,热忱地望着自己的爹爹。

    言老丞相笑呵呵地捋着胡子,吩咐船上的人按他的要求烧点开水给他泡茶,转身也走进了船舱里。

    徐大司马一甩手,也要走。

    徐家小公子不知自己哪里得罪了这素来疼爱自己的老爹,连忙喊道:“爹!”

    徐大司马脚下没有停顿:“我徐家的子孙,何曾流连秦楼楚馆!”

    徐家小公子:“我……”

    说、说漏嘴了……

    其实徐大司马何尝不曾听闻自己这小儿子的风流逸事,只不过始终下不了手去惩戒罢了。现在有君闲治他一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一来二去的功夫,言老丞相已煮好茶,等他进来,有趣地道:“教训得倒是顺口,言老年轻时可没少出入坊间。”

    徐大司马倒也不避言:“那时候哪次不是作陪的,正主儿可是先帝跟……先帝啊……可惜了。”

    君闲瞧着两老脸上沉郁,只静静地啜着茶,倒也不说话。

    恰在此时,岸上传来焦急的叫唤,君闲停杯与景桓对望。两人并肩走出船舱,只见一人一骑飞驰而来,卷起黄尘满天。

    “三弟!三弟!”

    叫得君闲一声三弟的,自然是施家老大。君闲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抛了过去,施家老大牢牢接住,却听他扬声笑道:“这是我们家给媳妇儿的玉佩,施家血脉,还请兄长多费些心思哪。”

    施家老大见景桓相伴在他身边,心里也欣慰,哭笑不得地挥手相送。

    海风拂面,吹来几分咸涩。君闲脸上的不舍一闪而逝,黑眸又复炙亮:“那玉佩是我们传家宝,传给媳妇儿的,你不介意我把他给大哥吧?”

    景桓伸手往袖里摸索着,一本正经地说:“父王也给了我只传媳妇儿的玉佩,不如我给你好了。”他也原只是说笑,手里拿着玉佩,却没有掏出来。

    君闲却一把抓住,取了过来,二话不说就往脖子上挂。

    景桓:“……”

    君闲笑得志得意满:“反悔不得。”

    景桓撇开头强忍着笑:“那玉佩是挂在腰间的……”

    景桓忍得,被挂在一边的徐家小公子可忍不得。他听得真切,见君闲出了这乌龙,当即大笑出声,好不开怀。

    景桓这才醒悟有人在旁,转眸望向君闲。

    君闲朝他眨眨眼,“我喜欢这样戴,”手中折扇指了指徐家小公子:“就像他喜欢这样挂着,好品味,够风雅。”

    说罢头也不回地走进船舱内,景桓怕徐家小公子进去在两老面前说起这事,当即给他一个温和的微笑,边进舱边赞许:“言小公子果然好品味,够风雅。”

    等到傍晚时分,船上已望不见陵县。这才有人把言小公子放下来,这位娇生惯养的丞相公子没机会去抱怨,直接躺到床上蒙头大睡。

    连隔壁传来的声响也不曾听见,等到他朦朦胧胧有些清醒时,只听有人在说:“丞相他们都在下层,隔壁那可爱的小子恐怕累得不行,哪里会听到……”

    接着是一声稍显疲惫的喝斥:“你……”

    徐家小公子半梦半醒地翻了个身,口里喃喃应道:“谁说我听不到的……”

    咚!

    似乎是重物落地的声音,似乎是谁被踢下了床。

    夜空如洗,曾经在临朝位高权重的几人,正慢慢远行。随着帆翼清鸣,暗涌潜藏的海上,似乎有巨浪将起。

    ——全文完——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