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五章广揽人才(上)

章节字数:3300  更新时间:23-07-20 21:21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胡宗宪上任后,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广选能将贤才。他深知倭患形势严峻,凭一己之力显然不能够消灭倭寇,靠上司赵文华也指导不出有用的谋略,要真正实现一番作为,必须让更多的将帅和善于谋略的人才为我所用,凝聚众多人才的强大能量,才可能达到目的。

    胡宗宪认为:“用兵之道,任将为急,然人才难得亦难知,古称百战而名将出。”他来东南已有一段时间了,见证了许多抗倭战斗,知道明军在武事废弛的情况下,名将的确不多,也知道经过战斗实践检验,特别是王江泾大战,哪些将领是真正有本事的,他看出俞大猷、卢镗确实是武将的杰出者,是现在战场所需要的将才。

    但是在王江泾一战后,虽然俞大猷和卢镗大败倭寇,但功劳全被赵文华抹杀。而且俞大猷和卢镗还因此后的战事失利,被夺了职。胡宗宪清楚现在已是缺兵少将、捉襟见肘,如果俞大猷和卢镗这样的大将还要像汤克宽一样被诬陷逮捕,那真是自断手足,那真正能派上场的将领就太少太少了。不行不行,这可不行。于是,胡宗宪为俞大猷和卢镗求情,恳请朝廷念在当今正是用人之际,让俞大猷官复原职,委以事权,不计较之前的过错,责以后效,戴罪立功,勠力同心,奋力杀敌。朝廷终于同意了,表示俞大猷和卢镗是海上将官,可堪大用,宽恕其罪,复其职。俞大猷和卢镗由此十分感激胡宗宪,在日后抗倭战斗中,听从胡宗宪指挥,忠诚许国,出生入死,奋力杀敌,立下赫赫战功,这也是对胡宗宪最好的回报。

    胡宗宪还十分重用戚继光,给予充分的信任,让年纪轻轻的戚继光能够放手地大干一场,获得充分的历练和快速的成长、成才,最终成为大名鼎鼎的抗倭大英雄。

    戚继光生于嘉靖七年(1528年),字元敬,号南塘,祖籍凤阳府定远(今安徽滁州市定远县),世居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之家。他的始祖戚详参加了朱元璋的起义军,追随朱元璋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在征战云南战斗中为国捐躯。朱元璋念其是开国功臣,授予其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也得以承袭该职。戚景通身材高大,刚直不阿,喜好读书,并有军事才能,出任江南漕运把总、山东总督备倭都指挥、京师神机营副将、大宁都指挥使等职务。戚景通直到56岁才得到戚继光这个儿子,终于有后了,戚景通高兴不已,对儿子十分疼爱,但不是溺爱,而是严加管教和悉心培养,期待成为栋梁之才。

    有一次,父亲问戚继光:“儿子,你有什么志向没?”

    戚继光回答:“有啊,读书啊!”

    父亲说:“读书在于懂得忠孝廉节,不然读书无用。”并将“忠孝廉节”几个字写在墙壁上,让戚继光深刻铭记。戚继光十分听从父亲的教导,从小认真读书,牢记忠孝廉节。

    戚景通为官清廉,不贪财,仅靠俸禄度日。他也时常教育戚继光要学会艰苦朴素,不可奢侈享乐。这对塑造戚继光的品格起到重要作用。戚景通辞官后回家养老,要把家里破败的房子简单修缮一下,让工匠做四扇雕刻花纹的窗户安装在墙壁上。

    工匠私下对戚继光说道:“公子,你家是将门,应该安装十二扇雕刻花纹的窗户才匹配。”

    于是,戚继光斗胆向父亲提出这个建议。

    不料,戚景通不仅没有接受,还严厉斥责儿子道:“四扇雕花窗户就足够了,不要贪图荣华,否则连这点产业都保不了。”

    还有一次,在戚继光13岁那年,外祖母送给他一双带有装饰的十分漂亮的鞋子,戚继光十分喜欢,就穿在脚上。父亲看见了这么漂亮的鞋子,不仅没有夸奖,反而批评道:“小孩子就开始穿这么漂亮的鞋子,那以后就会想着要锦衣玉食,将来带兵了就可能克扣军饷,很可能贪婪腐败,那如何能继承和发扬我们戚家的事业呢?”戚继光默默谨记父亲的教诲,后来他不求华而不实的东西,在带兵打仗注重简单实用,同时坚持清正廉洁。

    将门之家对戚继光影响颇深,戚继光从小就爱上军事。他在小时候,就开始玩军事游戏,喜欢和泥巴筑城池,削竹子当旗杆,用彩色纸裁成旗帜,用瓦砾、石头堆砌营垒,而一群小朋友跟着他玩打仗,他本人则充当总指挥官,游戏有分进合围、奔袭包抄,玩得有模有样。当他的旗帜被妹妹偷走时,戚继光十分生气,竟然从田里抓了条蛇吓唬妹妹,从中可见他的胆子十分大。

    妹妹嘟囔着嘴说:“不就拿一张纸嘛,何必这样呢?”

    戚继光振振有词说道:“这是指挥千军万马的令旗,不是一张简单的纸,只有令旗在,军队才能知道进退,才能打胜仗。”

    父亲戚景通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愿意将儿子往军事人才方向加以培养。戚继光也愿意在军事方面好好发展,他十分喜欢读兵书,这不仅让他学习了不少兵法,助于今后抗倭时善于运用兵法,还让他树立起更大的志向。有一次,他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题了一首名为《韬钤深处》的诗: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在该诗中指出,生活暂时高枕无忧,但别忘了有倭寇这个虎狼在侧。倒酒招呼客人,坐下来就谈论兵法。宝剑横放在身边,随时准备上阵杀敌。升官封侯并非是我的真正志向,但愿海波平、早日扫清倭寇才是我的愿望啊!“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成为戚继光的人生目标,以后他也通过实际行动实现这个远大的抱负。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已16周岁了。该年戚景通生病严重,他预感自己余生不长了,就让儿子戚继光进京袭职。为了凑够袭职所需的路费和开支,家里特意卖了栋房子。按当时的规定,袭职者要达15岁以上,戚继光符合该要求。且袭职前要进行考试,考试的科目包括骑马越墙、越沟以及射箭、骑马使枪等。由于戚继光事前早早做了充分的练习和准备,考试顺利通过。不过袭职的手续还是挺麻烦的,戚继光足足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才办完手续,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回到家乡后,才知道父亲已经去世了,戚继光十分伤心,痛苦哀号。

    戚继光上任后,主要负责管理卫所的屯田,应该说工作也是十分稳定的,可以说衣食无忧。但他跟俞大猷一样,并不满足于世袭的职务,自己既学了文,又学会武,心想通过自己的本事参加武举考试也能考上,考上的话自己的本事获得认可,威望也会更高。于是,戚继光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十月参加了武举乡试,成功考中武举。第二年,来到京城参加会试,不料,却遇到蒙古俺答率军进犯。当时京城兵力不足,朝廷将能用的人统统派上场,戚继光等参加考试的人会武艺,也被派上场,算是以实战提前检验大家的能力。戚继光还被任命为总旗牌官,督防九门。期间,他尽职尽责做好守卫,同时思考御敌之策,向上司呈交他写的《备俺答策》,上司不禁佩服他的才干,兵部知悉后也十分重视,后来将方略刊刻出来,发给将士学习。这充分说明戚继光确实是文武双全,既具有较高的文字能力,还会武善谋。后来戚继光还著有兵书《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及文集《止止堂集》等,为世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此后,戚继光负责率领山东民兵戍守蓟门,一干就是三年,经历风风雨雨,有效保卫京城安全。由于业绩突出,戚继光深受上级的赞赏,获得举荐。嘉靖三十二年(1553)戚继光升任署都指挥佥事,负责总督山东备倭事宜。期间,他整饬卫所和军队,撤换老弱病的军官,换成年轻力壮、干练有为的军官,还严抓军队作风和纪律建设,使军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加强派兵出海巡逻,解决隐患问题,打击与倭寇勾结的**,让倭寇不敢来山东劫掠。总之,戚继光在任上业绩颇佳,获得上级的赞赏。不少官员认为他确实是难得个将才,纷纷向朝廷举荐他。

    鉴于东南倭患严重,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七月,朝廷便调戚继光到东南任浙江都司佥书。当时,戚继光主要负责管理屯田和军器局等事务,期间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对督造兵器等颇为在行。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将目光放得更宽,对抗倭大局进行深入了解,并谋划应对之策,然后多次向胡宗宪出谋划策,提出不少好建议,深得胡宗宪的赏识。胡宗宪心想,戚继光确实是个将才,若只是负责屯田和督造兵器,那是大材小用,可惜了,还是要好好地予以重用,充分发挥他的才干。于是,胡宗宪向朝廷奏请,推举戚继光担任宁绍台参将。朝廷同意,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七月下达了该任命决定。当时宁波、绍兴、台州是倭寇侵袭的重灾区,而此时的戚继光才29岁,年纪轻轻就要肩负重任。这也体现出胡宗宪对他的信任。而戚继光信心满满,打算好好大干一场,绝不辜负朝廷和胡宗宪对他的期望。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