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王朝初创  第十一章 痛打出头鸟

章节字数:3359  更新时间:14-09-22 22:11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建隆元年(960年)四月份,赵匡胤和他的帝国迎来了第一场暴风雨,北风咆哮,山雨欲来。

    很久以前,在我生长的陇原大地上就出现了一种叫秦腔的戏曲,表演者那雄浑的嗓音,奔放而洒脱。起先接触到的曲目是《下河东》,讲述了那段暴风雨,现在想想依然能哼上两句,只是怕人笑话。

    在百年来百姓的心目中,下得河东的赵匡胤做了件除暴安良的好事,每每听来总是那么振奋人心。

    平稳的接手大周,开封城内秋毫无犯的军纪,的确为赵匡胤的形象加了不少分。可是一想到武人的丑恶嘴脸,大家又开始对他没信心了,要让治内百姓力挺他,则还要他继续表现。

    机会马上就来了,来的如此之快,这次暴风雨的风眼是河东的潞州,那是昭义节度使李筠的地盘,地处太行山一侧,占尽地理优势。

    当赵匡胤的事迹传到潞州,自持为大周忠臣的李筠发誓与姓赵的势不两立。李筠也算是周的老人了,郭威的老部下,跟着郭威出生入死,打了不少漂亮仗。

    有这样的从龙经历,之后李筠可谓顺风顺水,柴荣对其更是信任有加,将其外放到北边战略要地潞州。没成想,命薄的柴荣还没来的急感受李将军的忠心就撒手西寰了,但李将军并未灰心,机会还是会有的。

    赵匡胤为了安抚这些前朝老臣,毫不吝啬的给每个人都升了官,涨了工资。为表示对老前辈的重视,赵匡胤特意派人去潞州传旨,传旨的人越河翻山来到了潞州。

    一口饭也没吃上,就被李将军轰了出去,李筠的态度非常强硬,赵匡胤的使者算什么东西,要我去见他?门都没有。手下的一帮人有点慌了,跑去给大帅提意见,现在咱们兵力单薄,又没做好准备,真不是撕破脸的时候。

    回到房间的李将军又静下心来想了想,大家说的也有道理,那就见见吧,看他能说些什么。

    接下来的一切相当程序化,主客相见,使者宣读新皇帝的委任状,主人拉着客人唠唠家常,戏演的差不多了。进入下一个环节,开饭的时间到了,大老远的跑来,不吃点河东的特产对不起自己的身体。

    酒菜上齐,就等着大家入座开席,但是当使者刚要入席时,一个哭声让他有点坐立不安。他向大厅的正中央看去,大堂之上何时挂上了郭威的画像,李筠正跪在画像底下嚎啕不已。

    左右的人拦也拦不住,使者彻底傻眼了,老家伙这是唱的哪一出?刚才不是还谈的很好嘛,原来全是装出来的啊,这只该死的老狐狸,还是迫不及待的露出了狐狸尾巴。

    饭是没法吃了,再说也没胃口吃,使者转身就走,有人看见情况不对,赶快上来招呼使者。

    赶忙说道:大帅喝多了,刚才的事您别往心里去,没有针对您的意思。

    使者心想:酒宴还没开始就喝多了,你当我傻,还是以为我喝多了?不过人在屋檐下,这话可不能说,除非他不想活,无奈的使者只是抱歉的笑了笑,除此之外,他能做什么?

    回去后,他向皇帝报告自己出使时的遭遇,李筠给自己的难堪,现在是时候报复了。听了使者的话,赵匡胤面不改色,似乎这件事早就在他的预料之内。

    拭目以待的出兵进讨始终没有下文,皇帝只是下了一道很不起眼的诏令,召李筠的儿子李守节入朝。这一招显然让李筠大跌眼镜,不过,很快他发现这是一个刺探机密的绝好机会。

    李守节马不停蹄的来到开封,赵匡胤在朝堂上召见他,一声“太子”差点雷翻所有的人,包括守节。李守节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此时的他没有半点欣喜样子,两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守节:陛下圣明,我父亲对陛下忠心耿耿,定是有人挑拨。

    赵匡胤:你父亲的为人我还是了解的,毕竟我们曾经一起共过事,过去的事咱就不提了。现在我做了皇帝,他就不能让着我点?就当是给我个面子嘛,毕竟这么多人看着。

    消息没刺探到,还被批了一通,灰头土脸的守节回到了潞州,看着垂头丧气的儿子,李筠一眼就明白了,战争已经无法避免。

    听说赵匡胤的使者在李筠那里吃了瘪,这可乐坏了北汉皇帝刘钧,不管你们是周还是宋,中原的天下本来是我们刘家的,现在我要拿回来。

    他赶忙派人去和李筠接头,希望双方能互惠互助,争取早日搞死赵匡胤。没想到,昔日的两个死对头竟能一拍即合,真是应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只是不知,九泉下的郭、柴二人又会作何感想?

    刘钧这次打算赌个大的,不但倾巢而出,还向辽请兵,新仇旧恨这次一起算。可一听到辽国也来打秋风,李筠不干了,请外援可以,但不能请异族帮忙,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李将军显然高估了自己和这个新盟友的实力,对于自负的李筠,刘钧的部下也不看好他,希望刘钧能慎重,不要跟着姓李的瞎闹,这个人不太靠谱。

    刘皇帝对李筠深信不疑,他一挥马鞭,不得中原誓不罢休,北汉大军(其实没多少人)到太平驿时,刘钧摆起了自己的皇帝谱,安营在此不走了,要李筠北上拜见他。

    李筠忍了,他从潞州快马赶到太平驿,还没见到刘钧本人,李筠就开始后悔了,一方皇帝也太寒碜了点。一群残兵败将的,还不如自己的那点人马。刘钧倒是对李筠很重视,两人交谈的不错,真是相见恨晚,可不知道李筠哪个筋错了,张口闭口都是大周,刘皇帝的心被刺痛了。

    要不是周,自己怎么会沦落到这步田地,他已经没有帮李筠的心思了,帮自己的仇人,他真的很难做到。

    就这样,刘钧对李筠有了看法,但也不能白跑一趟。他派给李筠的只有一个叫卢赞的监军,还有那个冠冕堂皇的称号——西平王。李筠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卢赞整天在自己面前指手画脚,他何时受过这样的窝囊气。听说卢、李二人合不来,刘钧又派来一个叫卫融的来指导工作,以为大爷都伺候不了,两位的话那不是要了他的老命。

    可一旦起事就再无退路,李将军只得孤军作战。手下献策,应沿怀、孟一路南下,攻克洛阳守住虎牢,可以将南北连接一通,从而可一举围困赵匡胤。

    李将军根本听不进去,久经沙场的他,竟异想天开的想直捣开封。他告诉自己的将帅们,一切他都联络好了,只要自己一声令下,开封的城门随时都为自己敞开。

    他让自己的儿子留守上党,亲帅大军一路南下,奇袭泽州城,不知为何,一击得手的他竟然停止了前进的步伐。也许他是在等信号,可一直没有等到,谪居洛阳的李谷之前收过李筠的东西,估计他当时也没想清楚,李筠为什么会想起他这个糟老头子。后来他才明白,但为时已晚,当听到李筠起兵消息时,久经宦海的李老头因为受不了刺激,被活活吓死。

    不得不说,李筠的为人太失败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人都找不到。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做了那就要做到底。

    赵匡胤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他派石守信、高怀德为先锋向泽州挺近,同时又调慕容延钊、王全斌从东路向泽州逼近。走时,皇帝一再叮嘱石、高二人,一定要在抢在李筠之前翻越太行山。

    二人日夜兼程,总算没误了事,在一个叫长平的地方,两军遭遇了。这个地方是如此的熟悉,一千多年前,远道而来的秦军在此地击溃赵军全部主力,白起更是坑杀降卒45万。这次的霉运降到了李筠头上,禁军到底是王牌,打的李筠毫无招架之力,无奈之下,他只得退入泽州坚守。

    在石守信等走后不久,赵匡胤亲帅大军向泽潞进发,太行山的艰险难行,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伴随着他一声令下,全军热火朝天的铺起了路,边铺边走,数天之后,三路大军汇合于泽州城下。

    泽州的城池固若金汤,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数万人马在城下急的团团转,没有丝毫的进展。赵匡胤更是心急如焚,登基第一仗,怎么说也要打出气势来,再耗下去,那人就丢大了。

    私下里,他找来自己的亲信加干将马全义,说道:国家新造,大军不宜在外久驻,要速战速决。

    有了皇帝一句话,马将军拿出了不怕死的精神,带着敢死队开始了冲刺。人一旦玩起命来,散发出的力量是惊人的,城上的守兵被这群人吓到了,在一浪高似一浪的呐喊声中,城池最终被攻破。

    城破的那一刻,李筠做了一个他一生中最明智的选择,起身一跃,跳入了熊熊的大火之中。他的儿子比他更明智,率众举城而降,将自己老爹苦心经营多年的潞州拱手让与赵匡胤,真是对不起他爹给他起的那个名字,守节守节,结果节操碎了一地,哎,不说也罢。

    刘钧听说李筠死了,跑的比兔子还快,跑回太原的他依旧惊魂未定,从此以后,再也不敢离开太原城半步。刘钧派去的监军卢赞被砍死在乱军之中,丞相卫融侥幸保得一命,可依然没有逃出赵匡胤的手心。

    对于卫融的忠诚,赵匡胤钦佩不已,他希望卫丞相能为自己效力,哪成想卫先生软硬不吃。没办法,赵匡胤最后答应卫先生,只要刘钧答应拿之前的人质交换,他可以马上送卫先生回国。卫先生含着血泪给自己的主子刘皇帝写了一份思念的信,结果石沉大海,不知是日理万机的刘皇帝忘了,还是信本来就没送到,不管怎么说,卫先生的心被彻底伤了,他打算留在大宋效力。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